溪邊竹屋

寂寂溪邊屋,陰陰古木繁。 開門看瀑水,終日自潺湲。 野鳥啼空谷,桃花發古村。 一身安樂好,何處報人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寂:形容環境非常安靜。
  • 陰陰:形容樹木茂密,遮蔽了陽光。
  • 瀑水:瀑布的水流。
  • 潺湲:形容水流聲,讀作chán yuán。
  • 野鳥:指山野中的鳥類。
  • :開放。
  • 安樂:安逸快樂。
  • 報人恩:回報他人的恩情。

翻譯

在溪邊有一座靜悄悄的竹屋,周圍是茂密的古老樹木。 打開門就能看到瀑布的水流,整天都能聽到它潺潺的流水聲。 野鳥在空曠的山谷中啼叫,桃花在古老的村落裏盛開。 我在這裏享受着安逸快樂的生活,卻不知道在哪裏能回報他人的恩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風光,通過「寂寂溪邊屋」、「陰陰古木繁」等詞句,傳達出一種遠離塵囂的寧靜與安詳。詩中的「瀑水」、「野鳥」、「桃花」等自然元素,增添了生機與美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結尾的「一身安樂好,何處報人恩」則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懷,體現了詩人對個人內心平和的追求。

張家珍

張家珍,字璩子。東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龍俱布衣。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從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歿,與總兵陳鎮國擁殘卒數萬於龍門以圖恢復,旋以兄蔭拜錦衣衛指揮使。廣州再破,隱於鐵園,家居養父,折節讀書,年未及三十而卒。遺作由友人編爲《寒木居詩鈔》一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張家珍詩,以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東莞寓園祖若舊廬刊《寒木居詩鈔》爲底本,參校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附刻之《寒木居詩鈔》。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