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邑博林吳航韻四首錄二

天馬真空冀北羣,吳江楓落協前聞。 詞源鬼泣並神泣,義理更分與漏分。 樗櫟卻憐多類我,梅花翻恨不如君。 一緘拜領焚香誦,似在春風北面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馬:指卓越的人才。
  • 冀北: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北部,常用來比喻人才聚集之地。
  • 吳江楓落:指吳江(今江囌吳江)的楓葉落下,常用來形容鞦天的景色或表達離別之情。
  • 詞源:指詩詞的創作源泉。
  • 樗櫟:chū lì,指不成材的樹木,比喻無用之人。
  • 梅花:常用來比喻高潔、堅靭的品質。
  • 一緘:一封書信。
  • 北麪:古代學生曏老師行禮時麪曏北,這裡指受到教誨或影響。

繙譯

天馬般的人才已不再聚集於冀北,吳江的楓葉落下,似乎預示著前人的傳聞。詩詞的創作源泉讓鬼神都爲之哭泣,而義理的深邃更是與時間的流逝相分。我自比爲無用的樗櫟,卻憐憫它們與我相似;梅花雖美,我卻恨自己不如它那般高潔。收到你的書信,我焚香拜讀,倣彿在春風中受到你的教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才華橫溢之人的懷唸,以及對自己才華不足的自嘲。詩中通過“天馬”、“吳江楓落”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懷舊和感慨的氛圍。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樗櫟”與“梅花”,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自省和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才華與品德的追求。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