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周學秀才

炎荒屈指幾英才,月旦評歸周學來。 準擬明秋蟾桂折,俄驚此日玉山頹。 詩書聲絕燈花落,天地愁分猿鶴哀。 正氣不隨今日散,梅花依舊佔春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荒:指南方邊遠地區。
  • 月旦評:指對人物的品評,源自東漢時期每月初一的品評人物活動。
  • 蟾桂折:比喻科擧考試中取得功名,源自蟾宮折桂的典故。
  • 玉山頹:比喻英才早逝,源自《世說新語》中形容嵇康的“玉山將崩”。
  • 詩書聲絕:指讀書聲停止,比喻學問的傳承中斷。
  • 天地愁分:形容天地間充滿了哀愁。
  • 猿鶴哀:猿猴和鶴的哀鳴,常用來形容哀傷的氣氛。
  • 正氣:指正直的氣節或精神。
  • 梅花依舊佔春魁:梅花依然在春天中獨佔鼇頭,比喻高潔的品質不會因時世變遷而改變。

繙譯

在南方邊遠之地,能數得出的英才寥寥無幾,而周學同學的評價卻歸於其中。原本預期明年鞦天他能在科擧中取得功名,誰知突然間傳來他英年早逝的噩耗。讀書聲停止了,燈花也隨著落下,天地間彌漫著哀愁,猿猴和鶴的哀鳴更是增添了幾分悲涼。然而,他的正直精神竝未因此消散,梅花依舊在春天中獨佔鼇頭,象征著他的高潔品質永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李周學秀才早逝的深切哀悼和對他的高度評價。詩中運用了“炎荒”、“月旦評”、“蟾桂折”等典故和意象,描繪了周學同學的才華和預期中的未來,以及他突然離世帶來的震驚和悲痛。後兩句則通過“正氣不隨今日散,梅花依舊佔春魁”表達了對他精神永存的贊頌,即使人已逝,但其高潔品質和正直精神將永遠被銘記。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