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施憲副席上觀雅樂次韻二首

· 張羽
午筵剛見續膏油,舞佾真便豁醉眸。 季子賞音心苦晚,孟公留客意忘休。 歌殘雅頌猶餘韻,調入伊涼亦漫收。 豈是腐儒偏好古,由來先進亦從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午筵(wǔ yán):午間的宴席。
  • 舞佾(wǔ yì):古代的舞蹈形式,佾是舞蹈的行列。
  • 豁醉眸(huō zuì móu):使醉眼開闊,形容酒宴中的歡樂氣氛。
  • 季子:指季札,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以音樂鑑賞聞名。
  • 賞音:欣賞音樂。
  • 孟公:指孟嘗君,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以好客著稱。
  • 雅頌:《詩經》中的兩個部分,雅是宮廷音樂,頌是祭祀音樂。
  • 伊涼:指古代的伊州和涼州,這裏代表邊塞音樂。
  • 腐儒:指迂腐的讀書人。
  • 先進:指古代的賢人。
  • 從周:追隨周朝的文化和禮儀。

翻譯

午間的宴席剛剛續上油脂,舞蹈的行列真讓人醉眼開闊。季札賞識音樂的心感到晚來,孟嘗君留客的心意忘卻休息。歌聲結束後雅頌的餘韻猶存,調子轉入伊涼邊塞音樂也隨意收場。這並非是迂腐的讀書人特別偏好古風,而是因爲古代的賢人也追隨周朝的文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詩人張羽在憲副席上觀賞雅樂的情景。詩中,「午筵剛見續膏油」一句,既描繪了宴席的豐盛,也暗示了時間的推移。「舞佾真便豁醉眸」則生動地表達了舞蹈帶來的視覺享受。後文通過對季札和孟嘗君的引用,展現了詩人對音樂和好客之道的讚賞。結尾處,詩人表明自己並非盲目復古,而是認同古代賢人追隨周朝文化的態度,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繼承。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