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闇公入覲行在,取道安南;聞而壯之二首

益部星文紫氣纏,遙知雙舄入朝天。 孤臣白髮還投闕,真主黃衣尚備邊。 五嶺新衝春瘴癘,九溪舊闢漢山川。 旌旗只在昆明裏,好說中原望凱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徐闇公: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入覲:古代臣子朝見君主。
  • 行在:皇帝臨時駐留的地方。
  • 安南:古代對越南的稱呼。
  • 益部:指益州,古代地名,大致位於今四川省一帶。
  • 星文:星象。
  • 紫氣:吉祥的徵兆。
  • 雙舄:古代的一種鞋,這裏指代徐闇公。
  • 朝天:朝見天子。
  • 孤臣:孤立無助的臣子。
  • 投闕:投奔朝廷。
  • 真主:指皇帝。
  • 黃衣:皇帝的服飾。
  • 備邊:守衛邊疆。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是南北的分界線。
  • 春瘴癘:春天流行的疫病。
  • 九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漢山川:指漢族統治下的地區。
  • 旌旗:軍旗。
  • 昆明:地名,這裏可能指昆明湖或昆明城。
  • 中原:指中國中部地區。
  • 凱旋:勝利歸來。

翻譯

益州的星象被紫氣環繞,預示着徐闇公即將朝見天子。這位白髮蒼蒼的孤臣,依然忠誠地投奔朝廷,而皇帝仍在黃衣之下守衛邊疆。他穿越五嶺,面對春天的疫病,又經過九溪,那是漢族統治的古老山川。軍旗飄揚在昆明之地,我們期待着從中原傳來勝利的消息,希望他能凱旋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徐闇公不畏艱險,長途跋涉去朝見皇帝的壯舉。詩中,「益部星文紫氣纏」一句,以星象和紫氣預示吉祥,爲徐闇公的行程增添了神祕和莊嚴的色彩。後文通過對徐闇公白髮投闕、真主備邊的描寫,展現了他的忠誠和皇帝的英明。詩的結尾,以旌旗和中原凱旋的期待,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忠誠與勝利的頌揚。

張煌言

張煌言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爲人剛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報國濟民。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隨着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於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是年被俘,後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清國史館爲其立傳,《明史》有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諡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裏寫成,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滃州行》、《閩南行》、《島居八首》、《冬懷八首》等詩抒情言志,表現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辭故里》二首及《放歌》、《絕命詩》,寫於就義之前,飽含血淚,是傳世之作。亦能文,較著名的有《北征錄》、《上延平王書》、《奇零草序》等。今有《張蒼水集》行世,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