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梅

色也淒涼影也孤,墨痕淺暈一枝枯。 千秋知己何人在,還賺師雄入夢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師雄:據《異人錄》記載,隋代趙師雄曾在羅浮山遇見一位淡妝素服的女子,一起飲酒至醉,醒來卻發現睡在大梅樹下。

繙譯

梅花的顔色是那麽的淒涼,影子也是那般孤獨,墨痕淺淺暈染出一枝乾枯的梅花。漫長的嵗月裡,我的知己在哪裡呢?還能不能引得如趙師雄那般的人進入我的夢中呢?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畫中的梅花,突出了其孤獨淒涼的氛圍。首句“色也淒涼影也孤”,從梅花的顔色和影子入手,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墨痕淺暈一枝枯”形象地描述了畫中梅花的形態,用墨痕的淺暈表現出梅花的乾枯,增添了一種蕭瑟之感。後兩句則是詩人的情感抒發,表達了對知己的渴望和對美好相遇的期待。整首詩意境清幽,情感真摯,通過對梅花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溫煖的曏往。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爲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