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試行役感詠

· 洪繻
微名迫我起,我行過千里。 既越兩重洋,又涉百重水。 波濤挾蛟鼉,時時向人跂。 咫尺生風雲,天色迷瞻視。 身在澎湃中,輕擲同敝履。 不識有眠食,豈復有行止。 言念古戰場,安能在海里。 丈夫志四方,艱難此爲始。 我行過關山,一平復一險。 馬角與船脣,流光常爍閃。 一入矮屋中,蒼蒼爲之掩。 如蜂攢蜜房,如蛾傍燈焰。 不必帝京塵,緇衣已先染。 嘆息古英雄,此中多沉奄。 意氣幸發越,磨刀不懼剡。 摛文倚幨帷,月明星點點。 俯首念歸途,胸中海瀲渰。 歸來阻海風,臥船經八日。 火輪不得施,心如飛箭疾。 驚浪向面生,朝陽從波出。 縮地古有人,超海今無術。 一夕玉鏡平,如鯁胸中失。 問津傍蓬山,陸始水已畢。 扁舟過酒家,誰能辨清質。 身如蟠泥龍,不免蠅與蛭。 嗟彼遠遊子,何以同郵驛。 一出臺北城,即接鐵車路。 萬山隨轉圜,千里失回顧。 雖喪磐石安,卻勝輿夫步。 斷虹懸空中,駛輪旋飛渡。 翹首望前途,煙雲蔽午樹。 息駕入城門,似馬初停騖。 問我從何來,天風兼海霧。 泱漭整行裝,明朝從此去。 一日復一日,行行將到家。 前途已無幾,盼望轉成遐。 馬上有秋色,路上有秋花。 夕陽在樹外,反哺有暮鴉。 驚心堂上親,未諗餐飯加。 入門問老母,依舊兩鬢華。 病體雖不康,憐子意猶賒。 只爲區區者,累母望天涯。 嘆息古人賢,負米亦孔嘉。 阿兄見我至,爲我拂衣裳。 阿嫂見我至,爲我具羹湯。 童稚先後走,相爭負行囊。 自維不肖軀,滿堂何皇皇。 乃知天倫中,至樂有餘長。 人生思富貴,悲喜在外旁。 呼僕啖晚飯,燥吻兼飢腸。 一飽身已困,不復思酒漿。 荊妻房外立,望我欄杆頭。 相見問勞苦,翻諱己心愁。 自君之出門,不敢登高樓。 樓頭紅日照,樓外白雲浮。 見雲不見人,風信海中漚。 鯉魚常渺渺,鴻雁自悠悠。 景物夙已換,自夏以徂秋。 桂輪圓復仄,橘柚綠已稠。 道上漸輕霜,言念季子裘。 相見雖雲歡,明日將遠遊。 嫁君在少年,離別何如流。 爲卿話旅況,卿當添煩憂。 丈夫負弧矢,豈復戀家室。 惟有高年親,艱難離雙膝。 幽禽鳴木中,時亦思琴瑟。 逐逐雞肋名,似飢拾橡慄。 謀名復謀利,驥馬徒奔佚。 思之輒不解,未能遺纖悉。 倥傯風塵中,金玉銷素質。 行人已歸家,家書始附至。 汪洋一海橫,飛鴻失其翅。 嘆息遠行人,數語空自寄。 上有覶縷懷,下有平安字。 日月兩週天,一紙滯途次。 草茅望闕情,寸衷無由致。 委質數篇文,與此亦何異。 江湖與故鄉,遙下數行淚。 俯念大海中,求珠應不夜。 自恃驪龍精,當有神光射。 一寸明月輝,豈無神雀下。 象罔眼如箕,搜尋何能罷。 升之在雲衢,鱗甲風雷化。 沉之在重淵,光芒泥塗藉。 得失兩心煎,欲脫不得卸。 本無毫末加,何爲動驚吒。 但思出身階,此爲乘時駕。 成都有相如,不屑貲郎借。 是以一卷文,珍重不輕假。 可憐遭按劍,猶望連城價。 九月月幾望,桂樹開花時。 蕊榜將懸闕,顛倒郢中兒。 我身在海角,引領望天池。 雲程阻風信,得失未應知。 寸心已先往,大夢猶奔馳。 飛電空中下,一刀割亂絲。 得意不須喜,失意何庸悲。 翻悔昨日情,此心如醉癡。 月色淡將曙,天明秋路遠。 鳥聲喚行人,蕭蕭到山館。 上嶺午煙蒼,下嶺夕陽晚。 空中盼白雲,不舒復不捲。 渺渺溪中水,秋深流轉淺。 安坐閒齋中,詩書慵過眼。 轉念讀書樂,再把陳編玩。 浩歌梁父吟,落葉空階滿。 木末起蟬響,秋深天氣涼。 蕭森商聲遠,孤園搖衆芳。 感此心容瘁,入世多悲傷。 富貴非所慕,雄心失行藏。 所以古之人,載質每皇皇。 八代起衰手,爲此亦徜徉。 鴻鵠羣燕雀,鴉雛傲鳳凰。 意雖不奔競,潦倒未應忘。 流水遠更遠,空山深復深。 懷在白雲內,時傍高鬆陰。 幽人誰與語,一片古時心。 入世恫塵俗,誰復領清襟。 所以古賢豪,輕遇重知音。 伯牙不可作,子期毀其琴。 柯亭豈無竹,蔡雍邈難尋。 此地有高山,攜酒獨登臨。 苒苒百世懷,悠悠千古想。 置身恨不高,未能空萬象。 尺寸何所施,風塵徒鞅掌。 一朝爲浮名,琴書失素養。 與世爭涓埃,胸中胡不廣。 遙遙望古今,寥寥思天壤。
拼音

洪繻

洪繻,《枯爛集》九卷。現收藏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洪繻自編出版的《寄鶴齋詩矕》〖《寄鶴齋詩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書洪繻自編自印,作爲旅遊大陸交誼用書,也是洪氏第一部見世的著作。〗,並參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洪棄生先生全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薈》等所載之詩作,輯錄編校。(吳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