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卡
津頭整布帆,好風正東南。
舟人不敢過,驗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區,徵商有餘饞。
由斯觀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頭,偶問鹿津吏。
關津不憚繁,爾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溫飽在於斯,餘乃爲公事。
乃知民之艱,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嘆息古人賢,利藪在乎義。
一歌何易於,朝廷廣恩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洪繻(rú):作者名字。
- ****津頭 :渡口。
- 布帆:船帆。
- 偏隅(yú): 偏僻的角落 。
- 黑子: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此處形容鹿港地位。
- 津吏:管理渡口的官吏。
- 眈眈(dān dān):注視的樣子。
- 隩(ào)區: 物產豐富的地區。
- 徵商:向商人徵稅。
- 榷(què):專賣;徵收(賦稅)。
- 利涉途:利於行船的路(這裏可能暗示收取費用使船隻順利通行之意 )。
- 吏胥(xū):官府中的小吏。
- 利藪(sǒu):財利的聚集處。這裏指獲取財利的方式。
翻譯
在渡口整理好布帆,東南方向正好吹着適宜的風。然而船伕卻不敢輕易駛過,有兩三個負責檢驗船隻的人。鹿港只是一個偏僻的小地方,可渡口小吏卻虎視眈眈。鹿港並非物產豐富的地區,但是徵商稅的人慾望太多。 從這裏來觀看天下的情況,到處都這樣徵稅,百姓怎麼能承受。我來到鹿津頭,偶然向鹿津的小吏詢問。關卡徵稅不怕事務繁瑣,那你們自己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他自己說,能讓船隻順利通行,這裏官員一名,小吏三四名。自己溫飽問題靠此解決,其餘的就當作是公事了。 於是才知道百姓艱難生活,多半是小吏們造成的。朝廷徵收一分賦稅,小吏們卻額外徵收兩分。不禁嘆息古代賢良之人,獲取財利看重的是道義。真希望能多有像何易於這樣的好官,朝廷的恩澤才能廣泛傳佈啊 。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鹿港渡頭的徵稅場景,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賦稅過重,以及小吏在其中魚肉百姓的現狀。開篇「津頭整布帆,好風正東南」描繪出一幅看似可以順利起航的畫面,卻被「舟人不敢過,驗船者二三」打破,引出不合理的徵稅現象。 詩中用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形容鹿港這樣一個小地方,官吏卻貪婪的樣子 。隨後作者通過與津吏的對話,直接將社會矛盾揭示出來:「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指出百姓生活艱難的很大原因在於小吏的層層盤剝。 最後作者借古諷今,提到「嘆息古人賢,利藪在乎義」,表達對古代賢良之人重義輕利的推崇,又以 「一歌何易於,朝廷廣恩意」 希望能有像何易於一樣的好官,讓朝廷恩澤惠及百姓,體現出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政治的追求 。整首詩語言質樸,用具體事例反映社會問題,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