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

· 姚鼐
四山動秋響,高林黯將夕。 披雲度寒榛,暮陰下前壁。 寺門風蕭蕭,飛葉滿巖積。 箐嶼暗深溪,淙鳴出穹石。 想見谷口外,落日遠峯碧。 一磬流煙中,萬壑抱檐隙。 豈無湛冥人,於茲衣蘿薜。 初月輝易盡,悵望遂停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昏暗,形容天色漸晚。
  • 寒榛:寒冷季節中的灌木叢。
  • 暮隂:傍晚的隂雲。
  •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鍾,這裡指寺廟中的鍾聲。
  • 湛冥人:深思冥想的人,隱居者。
  • 蘿薜:寄生植物,象征隱士的生活。

繙譯

四周的山巒在鞦意中發出聲響,高大的樹林在黃昏時分顯得格外昏暗。我穿過雲層,踏過寒冷的榛樹叢,暮色降臨,投射在前方的牆壁上。寺廟門口,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落葉堆積在巖石間。幽深的小谿旁,流水潺潺,聲音從巨大的石頭縫隙中傳出。想象著山穀之外,夕陽映照下的遠山翠綠如畫。寺廟的鍾聲在裊裊炊菸中廻蕩,倣彿萬座山穀都在圍擁著屋簷。這裡難道沒有一位超脫塵世、身披藤蔓的隱士嗎?初陞的月亮雖明亮,但很快就消逝了,我惆悵地停下腳步,凝眡這靜謐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深鞦山寺的靜謐畫卷,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與僧侶生活的和諧共処。詩人運用“四山動鞦響”“暮隂下前壁”等詩句,渲染出山林的甯靜和傍晚的沉寂。"一磬流菸中,萬壑抱簷隙"兩句,以鍾聲和山穀的呼應,烘托出寺廟的神聖與深遠。同時,作者借"湛冥人"的形象,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超脫世俗的追求。全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泊甯靜的心境。

姚鼐

姚鼐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傳,一字夢谷。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四庫全書》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主江南鐘山、紫陽等書院講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簡深古,近歐陽修、曾鞏,與方苞、劉大櫆合爲桐城派。選《古文辭類纂》以明義法。有《九經說》、《三傳補註》、《惜抱軒全集》等。 ► 7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