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遠亭上王郎中

高亭豁可望,朝暮對溪山。 野色軒楹外,霞光几席間。 樹侵蒼靄沒,鳥背夕陽還。 草帶平沙闊,煙籠別戍閒。 圃畦荷氣合,田徑燒痕斑。 樵笛吟晴塢,漁帆出暝灣。 登臨及芳節,宴喜發朱顏。 夾砌陳旌旝,褰簾進佩環。 觀風南國最,應宿紫宸班。 康樂詩名舊,蕪音詎可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開闊。
  • 軒楹:堂前的廊柱,借指廊間。
  • (ǎi):雲氣。
  • :防守的地方。
  • 圃畦:種蔬菜、花果的園畦。
  • (qiān):撩起,揭起。
  • 旌旝(jīng guài):泛指旗幟。

翻譯

高遠的亭子開闊可以遠望,從早到晚對着溪流和山巒。山野景色在廊柱之外,霞光灑落在几案和座席之間。樹木侵入青蒼的雲氣中而隱沒,鳥兒揹着夕陽歸返。荒草連着平坦廣闊的沙灘,煙霧籠罩着閒靜的戍所。園畦中荷花的氣息匯聚,田徑上有着燒荒的斑痕。樵夫的笛聲在晴天的山塢中吟唱,漁船的帆影從暮色的港灣駛出。登臨正值美好時節,宴飲喜悅使容顏煥發。在臺階兩邊陳列着旗幟,撩起簾子進來佩玉的環佩叮咚作響。觀察風俗這裏是南方最好的,應該值宿於帝王的宮殿班列。謝靈運詩歌的名聲向來久遠,雜亂的音律怎能與之相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見遠亭上所見到的各種景象,從自然景色如溪山、野色、霞光、樹木、夕陽,到人文景色如戍所、園畦等,生動而豐富。詩中用詞精準,如「豁可望」準確地傳達出亭子視野的開闊。通過樵笛、漁帆等元素增添了生活氣息和動態美。同時也描寫了在此地的活動如登臨、宴喜等。最後提到這裏風俗之好以及對謝靈運詩歌的讚譽,既體現了此地的文化氛圍,也顯示出王安石對詩歌傳統的尊重。整首詩意境開闊,融合了自然與人文元素,展現出獨特的風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