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做詩詞應答別人。這裏是王安石應和景純的詩。
- **景純:具體所指待考,應是王安石的一位友人 。
- **十四丈:古人對家中長輩或年高德劭者按排行的稱謂 。
- **林丘:山林與山丘,常指隱居的地方。
- **京江:即長江流經江蘇鎮江一帶的別稱。
- **遺(wèi):贈送。
- **珠璣(zhū jī):珠子。常比喻優美的文章或詞句,這裏指景純贈送給王安石的詩文。
- **瑤玉:美玉。這裏借指美好的詩文回贈。
翻譯
多年之前我們就相約去山林間遊玩,無奈如今看着京江滔滔,更是阻礙了我們出行同遊的計劃。你贈送我優美如珠璣般的詩文,我該用什麼來報答呢?只遺憾自己沒有美玉一般美好的詩文與你共同在這江上泛舟之時吟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生動的筆觸,表達了王安石對友人景純的深厚情誼以及未能踐行共遊之約的遺憾。首聯寫多年前就有山林同遊的約定,「幾年相約」可見時間之久,情誼之深,然而「眼見京江更阻遊」一句筆鋒一轉,道出因京江的阻礙未能成行,遺憾之感溢於言表。頷聯,詩人收到友人贈送的優美詩文後,誠惶誠恐,表示不知如何回報這份情誼,深切地體現出詩人對友人饋贈的珍視。最後「恨無瑤玉與公舟」,進一步深化這種情感,「恨無」二字表達出自己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美好詩文來應和的惋惜。整首詩既有對未能同遊的悵惘,又有對友人深厚情誼的珍視與感恩,情感真摯細膩,語言質樸卻韻味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