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淺溪受日光烱碎,野林參天陰翳長。 幽鳥不見但聞語,小梅欲空猶有香。 長年無可自娛戲,遠遊雖好更悲傷。 安得冬風一吹汝,手把詩書來我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烱(jiǒng)碎:形容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樣子,「烱」同「炯」,明亮。
  • 陰翳(yì):指樹木枝葉繁茂成蔭。
  • 長年:長時間、常年。
  • 安得:怎麼能夠。

翻譯

淺淺的溪流受到陽光的照射,波光粼粼細碎閃耀;野外樹林高聳入雲,樹蔭濃密悠長。 聽不到幽鳥的身影,只聽見它們悅耳的啼叫聲;小小的梅花快要落盡了,卻仍然散發着縷縷清香。 常年都沒有什麼能夠讓自己歡樂嬉戲的事,遠遊雖說不錯,可心裏卻更添悲傷。 怎樣才能讓冬日的風吹向你那邊,讓你能手持詩書來到我的身旁。

賞析

這首詩前兩聯描繪了衢州道中清幽美好的景色。「淺溪受日光烱碎,野林參天陰翳長」,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溪邊林中的畫面,陽光灑在溪面上,樹林高大成蔭,一動一靜,充滿生機。「幽鳥不見但聞語,小梅欲空猶有香」進一步展現了環境的幽靜與美好,鳥聲和花香都烘托出一種清淨雅緻的氛圍。後兩聯則由景轉入抒情,「長年無可自娛戲,遠遊雖好更悲傷」,作者抒發了常年內心的寂寥,即便遠遊也難以排遣愁緒。最後「安得冬風一吹汝,手把詩書來我旁」,表達出對弟弟平甫的深深思念,希望冬風能夠把弟弟吹到自己身邊一起詩書相伴,情感真摯動人 。整首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把旅途的所見所感和對親人的思念完美結合,體現出王安石詩歌既清新自然又真摯深沉的風格特點。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