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出寫清淺景,歸穿蒼翠陰。 平頭均楚制,長耳嗣吳吟。 暮嶺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誰同此真意,倦鳥亦幽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蒼翠:青綠。
  • :繼承。

翻譯

出門時描繪着清淺的景緻,歸來時穿行在青綠的樹陰之間。平常的帽子合乎楚地的樣式,長長的耳朵繼承着吳地的吟唱。傍晚的山嶺已有美妙的景色,寒冷的泉水依然發出動聽的聲音。誰能與這種真正的意趣相同,疲倦的鳥兒也在幽深之處尋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出行和歸來途中所見之景。詩中「出寫清淺景,歸穿蒼翠陰」通過對比出門和歸來時的不同景緻,展現了景色的豐富變化。「平頭均楚制,長耳嗣吳吟」則點明瞭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事物。「暮嶺已佳色,寒泉仍好音」生動地描寫出了傍晚山嶺的迷人色彩和泉水的悅耳之聲。最後兩句表達了對這種真意的獨特感悟以及倦鳥同樣追求這幽深意趣的猜想。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而富有意趣的氛圍,體現了王安石對自然和寧靜的獨特追求與喜愛。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