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昨詩示諸外弟
註釋
- 囷囷(qūn qūn):曲折迴旋的樣子。
- 躑躅(zhí zhú):即杜鵑花。
- 脫略:輕慢不拘。
- 軒冕:古代卿大夫的車服,借指官位爵祿。
- 坌(bèn)並:混合;混雜。
- 緇(zī):黑色。
- 端居:平居;閒居。
- 寤(wù):醒悟。
- 伊威:蟲名,俗稱潮蟲。
- 稷契(jì xiè):稷和契的並稱,唐虞時代的良臣。
- 旻(mín)天:泛指天。
- 畀(bì):給與。
- 泯沒(mǐn mò):消失,這裏指去世。
- 眥(zì)血:眼眶瞪裂出血,極言悲痛之甚。
- 晞(xī):幹。
- 屬(zhǔ)聞:猶言接連聽聞。
- 王畿(wáng jī):指京城。
- 庳(bēi):低矮。
- 霍(huò)若:突然。
- 驂騑(cān fēi):泛指車馬。
翻譯
回憶起從前在此地相逢的時候,春天來到這幽深的山谷,到處一片芳菲。 曲折的矮牆環繞在翠綠的山嶺,千萬棵杜鵑花紅得相互包圍。 清幽的花朵與柔美的香草錯雜生長,黃蜂和白蝶參差不齊地飛舞來回。 那時正年少,年少自負又自恃,意氣風發簡直可以和太陽爭光輝。 趁着閒暇揮筆戲寫春天的景色,行爲灑脫也不顧旁人的譏諷詆譭。 坐着幻想憑藉這些謀取功名利祿,甚至還說孔孟那樣的聖賢也曾遭受寒飢。 丙子年跟着親人前往京城,飛揚的塵土混雜着弄髒了衆人的衣袂。 第二年親人出任建昌的官吏,四月裏我在江上的磯石邊爲他挽船助力。 閒居時感慨萬千忽然醒悟,如同青天太陽閃爍不停,時光難追。 男兒年輕力壯時若不確立志向,到老來帶着這身窮困又能歸向哪裏。 吟唱詩書不再關心喜事喪事,獨坐在空屋,潮蟲在室內爬來爬去。 自不量力自己才能疏淺命運低賤,卻想着能和稷契那樣的賢才相比。 上天忽然給我降下大禍,父親去世,我從此失去了依靠無所依歸。 精神恍惚彷彿肝肺要斷絕,眼眶流血滿臉都是,淚水總是不幹止。 母親和兄長哭聲陣陣彼此相守,三年裏我在鐘山連野菜都難以下嚥心生厭意。 聽說朝廷下詔啓用衆多有才之士,於是從偏遠之地趕赴京城奔赴王畿。 精心雕琢辭章呈獻給天子,爲求微薄俸祿好讓家人歡喜。 身穿青衫手持朝版,一年到頭在淮沂爲官奔走不停息。 淮沂一帶沒有山巒地勢低矮,只有廟宇和佛塔尤其巍峨聳立。 常常登上高處惆悵懷想,不由得想見江南羣山一片翠綠。 回家的念頭在心中猛烈涌動難以抑制,就像狂風猛吹翻動着旌旗。 寫奏章上報漕府誠懇列舉心願,仁義的長官心生憐憫答應了我的請求。 暮春三月江水湍急洶涌,強有勁挺的船櫓和輕便的船帆就像轉動的機器。 回到家中走上堂前拜見祖母,雙手捧住祖母,眼淚縱橫流淌真情難抑。 出門任馬前行不知到何處去,城郭依舊但相識的人卻變得稀少無比。 常常想起從前的事心中難以舒暢,轉頭指向與舅舅家的館舍相連的那扇山扉。 當時小孩子在我身旁嬉戲,如今都已長大戴上冠佩,身材好是那樣高大魁偉。 何況如今山丘與田園滿是秋意,蜂蝶不知去向,花草早已枯萎。 這一切讓人感慨萬千思緒涌起,實在不忍心倉促駕馬返回。 留下來打開酒樽自我寬慰,邀請你們一起痛飲,千萬別拒絕我的心意。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回憶往昔經歷,向諸外弟傾訴衷腸之作。詩中以時間爲線,描繪了不同階段的人生場景與心境變化。開篇描寫初次相逢時山谷的春日美景,盡顯少年的意氣風發與輕狂自負。之後敘述進京、爲官的波折,在困苦中逐漸醒悟人生志向。父親的離世讓詩人陷入巨大悲痛,精神幾近崩潰。隨着世事變遷,詩人輾轉任官,對故鄉的思念愈發濃烈,求歸之心迫切。最終如願歸鄉,面對人事變化,諸多感慨涌上心頭。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敘事詳盡,將成長經歷、理想抱負、人生挫折與親情鄉情緊密融合,生動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複雜的人生歷程,體現了王安石詩歌善於言情述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