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 爚爚(yuè yuè):光彩閃爍的樣子。
- 金波:指月光。
- 醪(láo):本指濁酒,也泛指酒。
- 挑戰:這裏是互相以詩較量、切磋的意思 。
- 夜壇:夜晚的文壇(這裏借指詩壇交流的場景)。
- 將(jiāng):帶領,這裏有統領、主導之意。
- 風騷: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離騷》,後泛指文學才華、詩文創作。
翻譯
浮雲被風吹散,月光纖毫畢現,閃爍的月光如同滿杯的美酒。在千里之外收到你寄來富有挑戰意味的詩作,在這中秋的夜晚詩壇之中,又有誰敢來與你一較高下主導這詩文的風流呢 ?
賞析
這首詩寫於中秋佳節,王安石通過對中秋夜景的描寫和與弟弟詩作交流的感懷,展現了其複雜心境與文學情懷。開篇「浮雲吹盡數秋毫,爚爚金波滿滿醪」描繪出一幅澄澈的中秋夜景,浮雲散去,月光如美酒般滿溢,營造寧靜美好的氛圍,流露出詩人對中秋美景的欣賞陶醉。「千里得君詩挑戰」寫出雖與諸弟相隔千里,但能收到充滿挑戰的詩作,體現兄弟間以詩傳情、切磋,揭示詩人對弟弟才華的認可與彼此間知音般默契。「夜壇誰敢將風騷」,以誇張疑問作結,突出弟弟詩作風采才華,表達對弟弟詩才的讚賞推崇,也蘊含兄弟詩才相惜、渴望共同馳騁詩壇之意。整首詩情景交融,將中秋之景與兄弟情誼、文學追求相融合,情感真摯深沉,極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