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窩道中

疊疊青山處處溪,溪聲淙玉漱玻瓈。 懸知菊水人難老,可信桃源路易迷。 山嶺梅花迎客笑,路傍鬆蓋與雲齊。 寒林昨夜微經雨,新跡分明過虎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淙(cóng)玉:形容溪水流動的聲音如同玉石碰撞般清脆。淙,流水發出的聲音。
  • ****漱(shù)玻瓈(lílí)**:漱,沖洗;玻瓈,同「玻璃」,形容溪水清澈如同玻璃。
  • **懸知:料想,預知。
  • **菊水:古代傳說中飲其水可長壽的溪水。
  • **桃源路: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通往世外桃源的路,常用來表示難以尋覓的美好境地。
  • **鬆蓋:指松樹茂密的枝葉如同車蓋。

翻譯

沿途盡是層層疊疊的青山,處處都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動,聲音清脆悅耳,彷彿是玉石相互碰撞,又像是在沖洗着透明的玻璃。我料想在這如同菊水般美好的地方,人們都很難變老。真的相信那通往世外桃源的路,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山嶺上的梅花似乎在笑着歡迎遠來的客人,路旁松樹高聳,繁茂的枝葉就像與雲朵平齊。寒冷的樹林昨夜微微經歷了一場小雨,林中清晰地出現了剛剛走過的老虎腳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沙窩道中的美好景色。開篇以「疊疊青山處處溪」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開闊畫面,緊接着用「溪聲淙玉漱玻瓈」生動地寫出溪水的靈動與清澈,視聽結合,讓人身臨其境。「懸知菊水人難老,可信桃源路易迷」兩句將眼前景色與美好的傳說相聯繫,給這方天地增添了神祕而迷人的色彩,引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山嶺梅花迎客笑,路傍鬆蓋與雲齊」通過描寫梅花與松樹,前者擬人化的姿態充滿歡快氛圍,後者則展現出松樹的挺拔巍峨,進一步凸顯景色的壯美。最後「寒林昨夜微經雨,新跡分明過虎蹄」給靜謐的山林增添了一份動態與驚險,暗示山林的原始與神祕。整首詩描繪細膩,動靜結合,將沙窩道中自然景觀的豐富多彩與神祕誘人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這一路美好景緻的陶醉之情 。

王之道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卒於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爲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 10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