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樑任南漢挪路盧
冤霜六月零,憤泉萬壑哀。
寥莪不可誦,遊子肝腸摧。
魑魅白晝行,齧人如草萊。
勞勞生我恩,慘慘入泉臺。
悠悠者蒼天,哀哀者誰子。
人孰無天性,人孰無毛裏。
孰無淚與血,孰無肺與腑。
海枯山可移,此恨安可補?
沈沈復沈沈,怨毒乃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冤霜:原指冤屈像寒霜一樣降臨。這裏象徵着極大的冤屈。
- 零:降落。
- 憤泉:憤怒的泉水,比喻憤怒的情緒如泉水般涌動。
- 壑(hè):山谷。
- 寥莪(liáo é):《詩·小雅》中悼念父母的詩。這裏用來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悲痛。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這裏指作者自己。
-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山川間害人的鬼怪,這裏比喻壞人、惡人。
- 勞勞:憂愁傷感的樣子。
- 慘慘:悲傷的樣子。
- 悠悠:形容遙遠、長久。
- 哀哀:悲痛不已的樣子。
- 孰:誰。
- 毛裏:比喻父母的恩情,如同羽毛覆蓋身體一樣溫暖。
翻譯
六月裏冤屈如寒霜般降臨,憤怒的情緒如萬壑泉水般哀鳴。 《寥莪》之詩不敢誦讀,遊子的肝腸都要被摧斷。 惡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橫行,像啃食野草一樣傷害人民。 憂愁傷感啊,父母的養育之恩,悲慘啊,他們竟早早離開人世進入泉臺。 悠遠蒼茫的蒼天啊,悲痛不已的人是誰呢。 誰沒有天性,誰沒有父母的恩情。 誰沒有淚水和熱血,誰沒有心肺臟腑。 就算海枯石爛山可移動,這心中的遺恨又怎能彌補? 心情沉重啊再沉重,怨恨悲憤竟是如此之深。
賞析
這首詩以強烈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社會黑暗現象的控訴,以及對父母恩情的懷念和對人生不幸的感慨。詩中通過「冤霜」「憤泉」等形象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作者的悲憤情緒;「魑魅白晝行,齧人如草萊」則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惡人的橫行;而對父母恩情的思念和對遺恨的無奈,也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