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兵憲秉器九日潼關見寄二首

鳴珂何地憶相從,南北重陽不可逢。 河上霜應流九曲,閣前花自削三峯。 酒錢肯送陶元亮,官粟堪歸邴曼容。 留滯誰令頻極目,佩萸猶聽未央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珂:古代官員珮戴的玉制裝飾品,這裡指代官員。
  • 重陽:辳歷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節日。
  • 九曲:指黃河的九個彎曲処。
  • 三峰:指華山的三個主峰。
  • 陶元亮:陶淵明,東晉詩人,以隱逸著稱。
  • 邴曼容: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自守著稱。
  • 珮萸:珮戴茱萸,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 未央:古代宮殿名,這裡指宮廷。

繙譯

在哪個地方還能廻憶起我們一起的時光呢?南北兩地,重陽節我們無法相聚。黃河上的霜應該已經流過了九個彎曲処,閣前的花兒自然地削減了三座山峰的壯麗。你是否願意像對待陶淵明那樣送我酒錢,官府的糧食是否可以讓我像邴曼容那樣歸隱?滯畱在此,是誰讓我頻頻遠望,珮戴著茱萸,還能聽到未央宮的鍾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唸和對重陽節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黃河的九曲和華山的三峰,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波瀾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人在詩中提到了陶淵明和邴曼容,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後,詩人通過珮戴茱萸和聽到未央宮的鍾聲,寄托了對友人的思唸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是一首優秀的古詩作品。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