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元:明清時期對鄕試第一名的稱呼。
- 歐大任:明代文人,生平不詳。
- 異鄕:他鄕,外地。
- 飄零:形容落葉飄落的樣子,也比喻身世或境遇的淒涼。
- 薦士:推薦人才。
- 東閣:古代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後泛指高級官員的招待所。
- 憐才:愛惜人才。
- 薊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這裡指北京。
- 千砧:砧,擣衣石,千砧指許多擣衣聲,形容離別時的傷感。
- 滄海:大海。
- 驚波:洶湧的波濤。
- 一櫂:一槳,指船。
- 中涓:古代官名,負責宮中清潔灑掃之事,這裡可能指宮中的宦官。
- 求駿:尋找良馬,比喻尋求賢才。
- 黃金甯不待君來:黃金,比喻高官厚祿;甯不,難道不;待君來,等待你來。
繙譯
在異鄕攜手,客居的憂愁得以舒展,鞦色中飄零的落葉下,我們共飲一盃酒。不談及南州曾推薦過的人才,衹知道東閣懂得珍惜才華。薊門落葉伴隨著千家萬戶的擣衣聲送別,滄海中洶湧的波濤伴隨著一葉小舟歸去。已經笑看宮中宦官尋找賢才的遲緩,高官厚祿難道不是在等待你嗎?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文人歐大任送別袁解元南歸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鞦天的景色和離別的場景,表達了對袁解元才華的贊賞和對未來前程的期許。詩的前兩句寫景抒情,以鞦色和酒盃象征離別的哀愁和友情的深厚。中間兩句通過“薦士”和“憐才”的對比,強調了袁解元的才華和東閣的識才。後兩句則通過“薊門落葉”和“滄海驚波”的意象,展現了離別的淒涼和歸途的艱險。最後兩句以“中涓求駿”和“黃金甯不待君來”作結,既諷刺了宮中宦官的無能,又暗示了袁解元未來必將獲得重用的美好前景。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王氏園看牡丹同唐民部仁卿作四首 》 —— [ 明 ] 歐大任
- 《 九月朔昌平道中少宰何公見示登覽之作用韻奉和 》 —— [ 明 ] 歐大任
- 《 登雞鳴寺憑虛閣憶舊遊 》 —— [ 明 ] 歐大任
- 《 塞下曲七首 》 —— [ 明 ] 歐大任
- 《 劉憲使招飲禺山園同樑思伯黎惟仁樑宣伯張元春賦 》 —— [ 明 ] 歐大任
- 《 送張助甫之湖南四首 》 —— [ 明 ] 歐大任
- 《 答謨弟秋夜宿湞陽峽口見寄 》 —— [ 明 ] 歐大任
- 《 過湯陰謁岳忠武廟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