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啓猷宅觀樑思伯西樵山障子歌
丹丘崒嵂三千丈,紫嶠蘢蔥一萬重。南池堂中開畫障,彷佛溟渤之仙峯。
細認樑生作,乃是西樵山。羅浮相伯仲,秀拔南海間。
樑生此障師董源,頗似米氏兼雲煙。深山尚書畏莫敵,小李將軍不敢前。
憶昔樑生共邛杖,更攜黎子西樵上。山中灑墨展生綃,酒酣爲我圖蒼莽。
眼底幹巖暮靄生,耳邊百道飛泉響。柴扉鬆徑入蕭摻,洞客林僧對清爽。
出山倏已四三年,只今茅屋閒披賞。樑生已去掌絲綸,黎子金閨作近臣。
猿啼蕙帳歲經歲,鳥喚煙蘿春復春。潘郎近亦理徵策,心向雲霄賣雲壑。
謝安四十臥東山,大笑爲君謝逋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潘啓猷:指潘啓猷,明代文人。
- 梁思伯:指梁思伯,明代畫家。
- 西樵山:指西樵山,位於廣東省。
- 障子:指屏風或畫障。
- 丹丘:指神話中的仙山。
- 崒嵂:形容山勢高聳。
- 紫嶠:指紫色的山峯。
- 蘢蔥:形容山色蒼翠。
- 南池堂:指潘啓猷的居所。
- 溟渤:指大海。
- 羅浮:指羅浮山,道教名山。
- 董源:指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 米氏:指米芾,宋代畫家。
- 深山尚書:指深山中的隱士。
- 小李將軍:指李昭道,唐代畫家。
- 邛杖:指用邛竹製成的手杖。
- 黎子:指黎民,明代文人。
- 生綃:指未經漂煮的絲織品,用於作畫。
- 蒼莽:形容景色遼闊。
- 柴扉:指簡陋的門。
- 鬆徑:指松樹間的小路。
- 洞客林僧:指山中的隱士和僧人。
- 蕙帳:指用蕙草裝飾的帳篷。
- 煙蘿:指山中的霧氣和藤蘿。
- 潘郎:指潘啓猷。
- 徵策:指遠行的計劃。
- 謝安:指謝安,東晉政治家。
- 東山:指謝安隱居的地方。
- 逋客:指逃避世事的人。
翻譯
丹丘山高聳入雲,高達三千丈,紫色的山峯蒼翠蔥蘢,重巒疊嶂。南池堂中展開了畫障,彷彿是大海中的仙峯。仔細辨認,這是梁思伯的作品,描繪的是西樵山。羅浮山與之相媲美,秀麗挺拔於南海之間。梁思伯的這幅畫障師法董源,頗似米芾的風格,兼有云煙的韻味。深山中的隱士無法與之匹敵,小李將軍也不敢上前。回憶起從前與梁思伯共持邛杖,與黎民一同登上西樵山。山中揮毫潑墨,酒酣之際爲我繪製蒼莽的景色。眼前是層巒疊嶂,暮靄升騰,耳邊是百道飛泉的響聲。鬆間小徑,柴門蕭瑟,山中的隱士和僧人對坐清爽。離開山中已有三四年,如今在茅屋中閒暇時欣賞。梁思伯已去掌管絲綸,黎民在金閨中成爲近臣。猿啼在蕙帳中歲歲年年,鳥鳴在煙蘿中春去春來。潘郎近來也整理遠行的計劃,心向雲霄,賣掉雲壑。謝安四十歲隱居東山,大笑爲君謝絕逃避世事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梁思伯畫作的讚美,展現了西樵山的壯麗景色和畫家的藝術成就。詩中,「丹丘崒嵂三千丈」和「紫嶠蘢蔥一萬重」描繪了山的高聳和蒼翠,爲畫作的背景增添了神祕色彩。通過對畫作的描述,如「梁生此障師董源」和「頗似米氏兼雲煙」,詩人表達了對梁思伯畫藝的欽佩。最後,詩人以謝安的典故,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的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藝術讚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