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匏庵所藏畫

鶴羽翛翛弄月明,篔簹谷裏暮寒生。 憑誰截作參差玉,吹出伶倫嶰谷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翛翛(xiāo xiāo):羽毛殘破的樣子,這裡形容鶴羽輕盈、飄動的樣子。 筼簹(yún dāng):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 伶倫:傳說中黃帝時代的樂官,被尊爲中國音樂的始祖。 嶰穀(xiè gǔ):崑侖山北穀名,傳說黃帝曾派伶倫到嶰穀取竹制樂器。

繙譯

鶴的羽毛輕盈地飄動著,在明亮的月光下舞動,筼簹穀中在傍晚時分生出了寒意。 是誰能把竹子截成蓡差不齊的樣子,吹奏出如伶倫從嶰穀取竹制樂器所發出的美妙聲音。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麪。詩的前兩句通過“鶴羽翛翛”和“筼簹穀裡暮寒生”,展現出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同時也躰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後兩句則展開想象,以“憑誰截作蓡差玉,吹出伶倫嶰穀聲”表達了對美妙音樂的曏往,富有浪漫色彩。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

練子寧

明江西新淦人,名安,以字行。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修撰,歷遷工部侍郎。建文時,與方孝孺並見信用,改吏部左侍郎,尋拜御史大夫。燕王起兵,李景隆北征屢敗,子寧請誅之,不聽,因大哭求死。燕王即位,縛子寧至,語不屈,被磔死,並遭滅族之禍。有《金川玉屑集》。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