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主簿任南城

· 羅玘
連山抱如環,過水縈城腳。軍州自古置,小邑舊附郭。 烝黎戀門閥,不厭土地薄。神泉粗可釀,出境配靈藥。 門無催租吏,家有地钁。市女面無脂,野老巾不着。 囹圄寂生蓬,譙門可羅雀。謬當封藩圖,一變百病作。 黑夜騎屋山,白晝面相縛。竊虞鑽泥鮎,化作掉尾鱷。 觀君饒道氣,秋漢橫一鶚。老夫頻搔首,仰面望寥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烝(zhēng)黎:百姓,民衆。
  • 附郭:爲近城的地方;屬縣。
  • 地钁(jué):一種刨土的農具。
  • 囹圄(líng yǔ):監獄。
  • 譙(qiáo)門:建有瞭望樓的城門。

翻譯

連綿的山巒環抱如圓環,水流繞過城腳潺潺流淌。軍州從古代就已設置,這個小城邑過去是州城的附郭縣。 百姓們留戀這裏的門閥世族,不嫌棄土地貧瘠。神泉大致可以釀酒,流出本地可搭配成靈藥。 門前沒有催租的官吏,家中有刨土的農具。集市上的女子面容不施脂粉,鄉野老人不戴頭巾。 監獄裏寂靜得長出蓬草,城門前可以張網捕雀。錯誤地當作封藩的規劃,一變之後各種弊病就產生了。 黑夜有人在屋頂上奔走,白天人們被當面相縛。我擔心那像鑽泥的鮎魚,會變成搖擺尾巴的鱷魚。 看您富有道義之氣,就如秋天銀河上橫飛的一隻大鶚。我這個老頭子頻頻撓頭,仰面向天空望去,心中感到空曠遼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城的地理環境、民生狀況以及社會變化。詩的前半部分描寫了南城原本的寧靜和自給自足,百姓生活雖然簡樸,但也安寧自在。然而,後半部分卻揭示了某種變故帶來的負面影響,如黑夜有人在屋頂活動,白天有人被束縛,暗示了社會的不安和混亂。作者通過對南城前後變化的對比,表達了對這種變化的憂慮和不安。同時,詩中對周主簿的道義之氣表示了讚賞,也反映了作者對正義和安定的渴望。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沉,通過對具體景象和事件的描繪,傳達了作者複雜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羅玘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鳴。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寺卿。時劉瑾專權,李東陽依違其間,玘雖爲東陽所舉,仍貽書責之,且請削門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嚴謹,爲僚屬所敬服。七年冬,考績赴都,引疾致仕歸。博學好古文,追求奇奧,學者稱圭峯先生。卒諡文肅。有《類說》、《圭峯文集》。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