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過烏鎮

望極模糊古樹林,彎彎溪港似難尋。 荻蘆花重霜初下,桑柘陰移月未沉。 恨別情懷雖戀酒,送衣時節怕聞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說盡還家一片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望極:極目遠望,一直望到盡頭。
  •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
  • 柘(zh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可以喂蠶。
  • 砧(zhēn):搗衣石,這裏「聞砧」代指聽到搗衣的聲音。古時婦女多在秋天爲遠行的親人搗衣製衣。

翻譯

極目遠望,那片古老的樹林模糊難辨,曲折蜿蜒的溪流港汊好像難以找尋。荻蘆的花重重疊疊,此時寒霜剛剛落下;桑柘樹的陰影緩緩移動,月亮還沒有沉落。心中滿是離別的愁恨,雖貪戀那解愁的美酒;在這送寒衣的時節,最怕聽到那搗衣的聲音。在夜裏行船,山上飄來的山歌情意悠悠,那歌聲彷彿說盡了遊子渴望還家的一片真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烏鎮夜晚的獨特景象。開篇通過對模糊古樹林和難尋的彎彎溪港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朦朧迷離的氛圍。頷聯細膩地刻畫了秋夜烏鎮的自然景緻,荻蘆花因霜重而低垂,桑柘樹影在月光下移動,畫面清幽寧靜又帶有一絲秋的寒意。頸聯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借「戀酒」「怕聞砧」表達了濃郁的思鄉和離恨之情。尾聯以山歌聲作爲寄託,將遊子渴望還家的心情推向高潮,在悠遠的山歌裏,傳達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整首詩情景交融,意象鮮明,在描繪烏鎮夜景的同時,盡情抒發了心中的離愁別緒。

宋伯仁

宋湖州人,一作廣平人,字器之,號雪巖。理宗嘉熙時,爲鹽運司屬官。工詩,善畫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譜》、《煙波漁隱詞》。 ► 3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