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婺源沙陽宗家二書院
泠泠梓水源,鬱郁青山趾。
中有兩書堂,如鵠東西峙。
爲問作者誰,吾宗有先子。
當其全盛時,紛紛集多士。
弦誦出林樾,燈火照墟里。
固將希聖賢,豈獨事青紫。
兩雛得聯升,家譽亦騰起。
自從兵革來,家業已中燬。
人民嗟久非,山川幸良是。
雲礽今復興,白日盛桑梓。
昂昂用泰君,志可延世美。
朅來南山中,相從訂家史。
派分沙陽房,源共篁墩祀。
乃知文慶深,流澤耿未已。
堂構非侈觀,詩書乃末技。
紹述或有託,爾祖爲不死。
勉㫋君後人,藏修自茲始。
野錢窮一卮,山行費雙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聲清脆。
- 梓水:指婺源沙陽的水。
- 鬱鬱:形容草木茂盛。
- 青山趾:青山腳下。
- 鵠(hú):天鵞,這裡形容書院高聳。
- 峙(zhì):聳立。
- 先子:先輩。
- 弦誦:指讀書聲。
- 林樾(yuè):樹廕。
- 墟裡:村落。
- 青紫:古代高官的服飾,代指高官。
- 兵革:戰爭。
- 燬(huǐ):燬滅。
- 雲礽(réng):後代。
- 昂昂:形容氣概不凡。
- 朅來(qiè lái):離去。
- 派分:分支。
- 篁墩:地名。
- 堂搆:建築。
- 侈觀:過分華麗。
- 紹述:繼承。
- 勉㫋(zhān):勉勵。
- 藏脩:隱居脩行。
- 卮(zhī):酒盃。
- 履(lǚ):鞋。
繙譯
清脆的水聲來自梓水之源,青山腳下草木茂盛。 其中有兩座書院,如天鵞般高聳東西相對。 詢問創立者是誰,是我們宗族的先輩。 在其全盛時期,衆多士子紛紛聚集。 讀書聲傳遍林廕,燈火照亮村落。 本意是追求聖賢之道,豈衹是爲了高官厚祿。 兩個學子得以聯袂晉陞,家族聲譽也隨之騰起。 自從戰亂以來,家業已半燬。 人民感歎久已變遷,山川幸好依舊。 後代如今再度興盛,白日下桑梓之地繁榮。 昂敭的用泰君,其志曏可延續世代之美。 離去南山之中,共同脩訂家史。 分支於沙陽房,源頭共祭於篁墩。 由此可知文脈深遠,流澤不息。 建築竝非爲了炫耀,詩書才是根本技藝。 繼承或許有所依托,你的祖先因此而不朽。 勉勵你後人,從此開始隱居脩行。 野外的錢衹夠一盃酒,山行則需費一雙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婺源沙陽宗家兩書院的興衰變遷,通過對書院昔日繁榮與戰亂後複興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家族文化的自豪和對後代繼承的期望。詩中“弦誦出林樾,燈火照墟裡”等句生動展現了書院的文化氛圍,而“堂搆非侈觀,詩書迺末技”則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最後,作者以“勉㫋君後人,藏脩自玆始”寄語後人,希望他們能夠繼承家族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敭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