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歐陽令君十二詠並引歌豐年
民功備六事,稔歲踰三秋。
及此政成日,獻績來皇州。
冢宰書上考,昌言告宸旒。
濟濟鵷鷺班,長恐即見留。
雙旆幸且還,釋我山城憂。
都門一相餞,桑梓心悠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稔歲(rěn suì):豐收的年份。
- 三秋:指秋季的三個月,也泛指秋季,這裏可能指豐收的季節。
- 冢宰(zhǒng zǎi):古代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
- 上考:古代官員考覈中的最高等級。
- 宸旒(chén liú):帝王的冠冕,借指帝王。
- 鵷鷺(yuān lù):古代傳說中的鳥,比喻官員行列整齊有序。
- 雙旆(shuāng pèi):雙旗,指官員出行時的儀仗。
- 桑梓(sāng zǐ):桑樹和梓樹,古代常種在住宅旁,後用來比喻故鄉。
翻譯
百姓的勞作完成了六項大事,豐收的年份超過了三個秋天。在這個政績顯著的日子,你的成就被呈報到皇城。宰相記錄了你的最高考覈成績,你的好言被報告給皇帝。在朝堂上,官員們整齊有序,大家都擔心你會被留下。幸好你的雙旗儀仗還是回來了,解除了我們山城的憂慮。在都城門口,大家爲你餞行,故鄉的思念悠悠。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歐陽令君的政績和品德,通過豐收的景象和官員的考覈來體現其治理的成效。詩中「稔歲踰三秋」一句,既描繪了豐收的盛況,也隱喻了歐陽令君長期以來的辛勤工作。後文提到「冢宰書上考,昌言告宸旒」,展現了他的政績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歐陽令君離任的不捨和對故鄉的深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典雅,展現了明代士人對官員的敬仰和對故鄉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