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韓宮諭若海

孤蹤澤畔跧,拱璧有誰先。 古調高山在,韓文北斗躔。 採風存列國,準易測重淵。 天祿推中壘,鸞臺得子玄。 絲綸光內製,蘭?出新篇。 頗發前薪焰,仍迴夢錦妍。 來禽書自絕,昌獨賞何偏。 空谷初聞喜,荊州數見鮮。 無能禆羽翼,許可媚雲煙。 補袞須公等,雕蟲底共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óu):答謝。
  • 宮諭:官職名,指宮中的諭旨。
  • 若海: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quán):踡縮,形容孤獨無助的樣子。
  • 拱璧:古代一種玉器,這裡比喻珍貴的東西。
  • 古調:古代的曲調,這裡指古代的文化或學問。
  • 北鬭躔 (chán):北鬭星的運行軌跡,比喻高超的才能或地位。
  • 採風:收集民間歌謠或風俗。
  • 準易:以易經爲準則。
  • 重淵:深淵,比喻深奧的學問。
  • 天祿:天賜的福祿,這裡指高官厚祿。
  • 中壘:中軍,比喻重要的職位。
  • 鸞台:宮中的高台,比喻高貴的地位。
  • 絲綸:皇帝的詔書。
  • 蘭? (lán zhǐ):蘭草和紙,這裡指精美的文書。
  • 來禽:指書信。
  • 昌獨:獨自昌盛,這裡指獨特的見解或才能。
  • 空穀:空曠的山穀,比喻寂靜無人之処。
  • 荊州:地名,這裡可能指詩人的居所或工作地。
  • (bì):輔助。
  • 羽翼:比喻支持或幫助。
  • 補袞:補綴龍袍,比喻輔佐君王。
  •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藝。

繙譯

我孤獨地在澤畔踡縮,珍貴如拱璧,誰又能超越? 古代的曲調如同高山般存在,韓文如同北鬭星般運行。 收集民間的風俗,以易經爲準則探索深奧的學問。 天賜的福祿推擧中軍,高貴的鸞台上有子玄。 皇帝的詔書光煇內制,蘭草紙上的新篇。 頗能激發前人的薪火,仍然廻夢錦綉的美麗。 書信自絕,獨自昌盛的見解何其偏頗。 初次在空穀中聞喜,荊州多次見鮮。 無法輔助羽翼,但可以媚雲菸。 補綴龍袍須公等,微不足道的技藝底共憐。

賞析

這首詩是董其昌對韓宮諭若海的答謝之作,詩中表達了對韓宮諭高超才能和地位的贊美,同時也展現了自己對學問的追求和對前人文化的繼承。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拱璧”、“北鬭躔”、“重淵”等,顯示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詩歌技巧。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韓宮諭的敬意,也躰現了詩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追求。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