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鼎調羹:比喻尚未實現的理想或計劃。金鼎,古代用於烹煮的器具,調羹,即調制羹湯,這裡比喻爲實現理想或計劃。
- 蘸水梅:指生長在懸崖邊,枝條下垂至水麪的梅花。
- 擅:擁有,具有。
- 幽穀:深邃的山穀。
- 清奇:清新奇特,與衆不同。
- 谿月:谿流中的月光。
- 弄:玩弄,這裡指月光照耀下梅花的影子在水中搖曳。
- 又一枝:指水中的梅花影子,倣彿是另一枝梅花。
繙譯
尚未有實現理想的那一天,獨自依靠在深邃的山穀中,擁有著清新奇特之美。深夜裡,谿流中的月光照耀著梅花的影子,水底清晰可見,倣彿又是一枝梅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株生長在懸崖邊,枝條下垂至水麪的梅花,通過“金鼎調羹未有期”暗示了尚未實現的理想,而“獨依幽穀擅清奇”則表達了梅花在幽靜山穀中的獨特之美。後兩句“夜深谿月弄清影,水底分明又一枝”巧妙地利用月光和水麪的反射,創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景象,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動和多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對理想追求的堅持。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效古十九首 其四 》 —— [ 明 ] 黃仲昭
- 《 題榖城春色圖爲徐若川秋官賦 》 —— [ 明 ] 黃仲昭
- 《 青雲橋歌 》 —— [ 明 ] 黃仲昭
- 《 甲午季冬雨雪連旬公餘感觸輒賦八絕 》 —— [ 明 ] 黃仲昭
- 《 送司訓鄭先生啓善之任 》 —— [ 明 ] 黃仲昭
- 《 客中四時詞 》 —— [ 明 ] 黃仲昭
- 《 送陳廷章經歷之任松江 》 —— [ 明 ] 黃仲昭
- 《 園居六詠爲河南方伯豐公慶賦水環碧帶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