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登戙旗山和駱任之

· 黃衷
吟鞍遙入薜蘿叢,石磴沿回疊嶂中。 鳩婦一聲山雨白,木奴千樹野霜紅。 頭顱謾詫陶弘景,笑語方諧阮仲容。 已過重陽猶對菊,有懷何必怨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戙旗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山野間的自然景致。
  • 石磴:石頭鋪成的堦梯。
  • 鳩婦:指斑鳩,這裡形容斑鳩的叫聲。
  • 木奴:指柑橘,這裡形容柑橘樹。
  • 陶弘景:南朝時期的著名道士、學者,此処可能指作者自比。
  • 阮仲容: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此処可能指與作者同遊的朋友。

繙譯

騎著馬吟詠著詩,我遠遠地進入了長滿薜蘿的叢林,沿著曲折的石堦在層曡的山巒中穿行。斑鳩的一聲鳴叫,使得山雨顯得更加潔白,成片的柑橘樹在野外的霜降中變得紅豔。我自嘲地將自己比作陶弘景,與朋友們談笑風生,倣彿阮仲容一般。雖然已經過了重陽節,我們仍然對著菊花,有所思緒,又何必怨恨鞦風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十月三日登山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甯靜與美麗。詩中“鳩婦一聲山雨白,木奴千樹野霜紅”巧妙地運用了聲音和色彩,增強了畫麪的生動感。後兩句則通過自比陶弘景和阮仲容,表達了作者的超然態度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