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涪陵舟中讀東坡食荔枝詩戲和一首
我生不及曹溪盧,一定與歲終榮枯。
西遊兩月數千裏,耳目總被江山驅。
家林忽憶荔枝節,灑若瑞露澆塵膚。
青堤翠浦少隙地,繡幔不屑圍名姝。
筠籠首薦四月八,光價未便傾坤隅。
天漿異種熟壯夏,水晶火齊難精粗。
涪翁誤賞廖家䋏,恰似江芡誇蠙珠。
福州勝畫亦足味,敢與進奉爭芳腴。
東坡日啖三百顆,齒頰肯掛松江鱸。
荔仙亭上賦歸去,炎雲爛熳滄洲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涪陵(fú líng):地名,今重慶市涪陵區。
- 東坡:指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 荔枝節:指荔枝成熟的季節,通常在夏季。
- 瑞露:比喻美酒。
- 塵膚:指塵世的肌膚,比喻世俗的煩惱。
- 筠籠(jūn lóng):用竹子編制的籠子,此處指裝荔枝的籃子。
- 天漿:指美酒,此處比喻荔枝的美味。
- 涪翁:指黃衷自己,涪陵人。
- 廖家䋏(liào jiā zhá):指廖氏家族的荔枝,䋏爲荔枝的別稱。
- 江芡(jiāng qiàn):指江南的芡實,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
- 蠙珠(pín zhū):珍珠。
- 芳腴(fāng yú):芳香肥美。
- 松江鱸(sōng jiāng lú):指松江特產的鱸魚,以鮮美著稱。
- 炎雲:炎熱的雲,比喻夏日的炎熱。
- 滄洲圖:指描繪滄洲(神話中的仙境)的圖畫。
翻譯
我生來不及曹溪的盧生,一年的榮枯總是與歲月同步。西遊兩月,行程數千裏,我的耳目總是被這江山所驅使。突然想起家鄉的荔枝節,彷彿美酒澆灌了塵世的煩惱。青翠的堤岸和翠綠的浦口沒有空地,繡花的帳幕不屑於圍住名門閨秀。四月初八,筠籠中的荔枝首次被推薦,其光華和價值尚未完全展現。天上的美酒,異種的荔枝在壯夏成熟,水晶和火齊難以區分其精粗。涪陵的黃翁誤賞了廖家的荔枝,恰似江南的芡實誇耀其珍珠。福州的荔枝也有其獨特的美味,敢於與進貢的荔枝爭芳鬥豔。東坡每天能吃三百顆荔枝,齒頰間不願掛着松江的鱸魚。荔仙亭上賦詩歸去,夏日的炎熱如同絢爛的滄洲圖。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黃衷在涪陵舟中讀蘇軾的食荔枝詩後所作,表達了對荔枝的喜愛和對家鄉的懷念。詩中通過對荔枝的描繪,展現了其美味和珍貴,同時通過對家鄉荔枝節的回憶,抒發了對家鄉的深情。詩中還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比喻,如將荔枝比作天上的美酒,將福州荔枝與進貢荔枝相比較,展現了詩人對荔枝的獨特見解和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荔枝的讚美和對家鄉的眷戀。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
黃衷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甲申浴佛日偕日偕同直出西直門至極樂寺看海棠歸途偶成其一 》 —— [ 清 ] 錢應溥
- 《 和清涼寺浴佛日聽法 》 —— [ 明 ] 盧龍雲
- 《 四月八日報恩講寺齋會一首 》 —— [ 明 ] 黃省曾
- 《 水龍吟 · 浴佛日佛崖作 》 —— [ 清 ] 趙熙
- 《 仁平慧永慧澄三上人自燕京至四月八日青溪齋會即往禮補陀巖二首 》 —— [ 明 ] 歐大任
- 《 四月八日疊舊作韻 》 —— [ 清 ] 弘歷
- 《 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 》 —— [ 明 ] 何瑭
- 《 四月八日素庵兄旦 》 —— [ 明 ] 張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