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

· 黃衷
小金山下昔維舟,步上高臺散旅愁。 萬木排雲藏古寺,三江流潦汨靈洲。 自知前世疑坡老,獨挹寒泉憶故侯。 二十年來閒劍履,孤風長倚雁鴻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舟:系船停泊。
  • 旅愁:旅途中的憂愁。
  • 排雲:形容樹木高聳入雲。
  • 古寺:古老的寺廟。
  • 三江:指三條江河,具體指哪三條江河需結合具體地理位置。
  • 流潦:氾濫的河水。
  • 汨靈洲:水流急速沖刷的沙洲。
  • 前世:前生,佛教用語,指人死後的靈魂轉世。
  • 疑坡老:懷疑自己前世是蘇軾(坡老爲其別稱)。
  • 獨挹:獨自舀取。
  • 寒泉:清涼的泉水。
  • 故侯:已故的貴族或高官。
  • 劍履:指佩劍和穿鞋,代指行走江湖或從政。
  • 孤風:孤獨的風,比喻孤高的品格或境遇。
  • 長倚:長久地依靠。
  • 雁鴻秋:秋天的大雁,常用來象徵遠行或思念。

翻譯

我曾在小金山下停船,登上高臺以驅散旅途的憂愁。萬木高聳入雲,掩映着古老的寺廟,三條江河的泛濫河水急速沖刷着沙洲。我自知前世可能與蘇軾有關,獨自舀取清涼的泉水,回憶已故的貴族。二十年來,我帶着劍和鞋行走江湖,孤獨的風長久地伴隨着我,就像秋天的大雁一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小金山下的所見所感,通過「萬木排雲」、「三江流潦」等自然景象,展現了壯闊的自然風光。詩中「自知前世疑坡老」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前世身份的疑惑和對蘇軾的敬仰。結尾的「孤風長倚雁鴻秋」則抒發了詩人孤獨的情感和對遠方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