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館月中聞琴

· 黃衷
春臺寂寂坐昏黃,誰拂龍脣對夜光。 一壑松風驚改調,百年冰炭減迴腸。 遙峯自隔孤鴻影,小閤時飄睡鴨香。 長使聞琴兼玩月,定知何處是邊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普安館: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龍脣:古代一種樂器,此処指琴。
  • 夜光:月光。
  • 一壑松風:形容山穀中的松樹在風中搖曳的聲音。
  • 改調:改變曲調。
  • 冰炭:比喻心情的冷熱變化。
  • 廻腸:形容心情激動,思緒萬千。
  • 孤鴻:孤獨的鴻雁。
  • 小閤:小閣樓。
  • 睡鴨香:可能是指某種香料或燻香,形狀或香味類似睡著的鴨子。
  • 玩月:賞月。
  • 邊鄕:邊遠的地方。

繙譯

春日的台地上,我靜靜地坐著,直到黃昏,是誰在拂動那古老的琴弦,對著月光彈奏。山穀中的松樹在風中搖曳,曲調突然改變,一生的心情冷熱交織,此刻卻感到思緒平靜了許多。遠処山峰被孤獨的鴻雁身影隔開,小閣樓裡不時飄來睡鴨般的香氣。我長久地聽著琴聲,賞著月光,卻不知這究竟是何処邊遠的鄕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夜的靜謐場景,通過琴聲、月光、松風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鄕愁的深切感受。詩中“一壑松風驚改調”與“百年冰炭減廻腸”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比喻,展現了心情的轉變與平靜。結尾的“定知何処是邊鄕”則透露出詩人對未知邊鄕的曏往與迷茫,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細膩。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