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筆生施廷用

· 虞堪
苕人藝者多藝筆,馮陸當年稱第一。馮陸之前尚有人,柯山之徐世無匹。 貞元朝,舊王孫,憶昔被詔遊帝閽。白玉堂中留補袞,馮也陸也此日具藝皆其掄。 玉堂仙去馮陸苑,遂有時名落人耳。後來溫生楊生皆擅場,鄉里而今有孫子。 幾家有藝如有田,侯門曳裾筆滿船。沈生兄弟懶歸去,更有施生爭後先。 施生施生良獨苦,一棹江湖正風雨。雪滿頭顱塵滿髯,過我煙江闔廬浦。 吾儕自顧非華陽,奚足爲爾分強良。聊復臨池掃硬黃,雲煙脫手生光茫。 快馬追風忽當陣,銛戈利劍森交張。跳龍臥虎畏顛素,便欲掇出參鐘王。 甫知老髯絕藝得,精法差可辟易數,輩又於馮也陸也相翱翔。 宣州兔,越州竹,慎勿貪書瘞筠簏。竹已廢萌茁,兔亦飽狼腹。 春管秋毫取次生,應待山中氣清肅。作歌贈君歸計促,不足傳人喻珠玉。 重來過我煙江曲,爲君展破鷗波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苕人:指居住在苕溪流域的人。
  • 藝筆:指製作毛筆的技藝。
  • 馮陸:指馮承素和陸機,兩人都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
  • 貞元朝:指唐朝貞元年間。
  • 帝閽:指皇宮的大門,這裏指朝廷。
  • 補袞:指修補袞服,比喻輔佐君王。
  • 玉堂:指翰林院,古代皇帝的文學侍從機構。
  • 曳裾:指穿着長袍,比喻在權貴門下做客。
  • 臨池:指在池邊練習書法。
  • 硬黃:指硬筆書法。
  • 顛素:指顛狂的素食者,這裏比喻狂放的書法風格。
  • 鐘王:指鍾繇和王羲之,兩位都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
  • 宣州兔:指宣州產的兔毛,用於製作毛筆。
  • 越州竹:指越州產的竹子,用於製作毛筆的筆桿。
  • 瘞筠簏:指埋藏竹簡,比喻不重視書法。
  • 春管秋毫:指春天和秋天採集的兔毛,用於製作毛筆。
  • 氣清肅:指氣候清新肅穆。

翻譯

苕溪流域的人擅長製作毛筆,馮承素和陸機當年被認爲是第一。在馮陸之前,柯山的徐氏技藝無人能及。在唐朝貞元年間,有位舊王孫,記得他曾被詔入朝廷。在白玉堂中輔佐君王,馮承素和陸機的技藝都是選拔出來的。玉堂的仙人去了,馮陸的名聲也隨之落入凡間。後來溫生和楊生都擅長書法,鄉里現在有了他們的子孫。

幾家有技藝就像有田地一樣,權貴門下筆滿船。沈生兄弟懶得回家,還有施生爭先恐後。施生施生真是辛苦,一葉扁舟在江湖中正遭遇風雨。雪滿頭顱,塵滿髯,經過我的煙江闔廬浦。我們自己看來並非華陽,怎能爲你分擔強良。只是臨池練習硬筆書法,雲煙脫手生光茫。快馬追風,銛戈利劍森交張。跳龍臥虎,畏懼顛狂的素食者,便想拿出參拜鍾繇和王羲之。

得知老髯絕技得,精法差可辟易數,輩又於馮也陸也相翱翔。宣州兔,越州竹,慎勿貪書瘞筠簏。竹已廢萌茁,兔亦飽狼腹。春管秋毫取次生,應待山中氣清肅。作歌贈君歸計促,不足傳人喻珠玉。重來過我煙江曲,爲君展破鷗波綠。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施廷用的書法技藝,將其與古代書法大家馮承素、陸機相提並論,表達了對施廷用書法藝術的極高評價。詩中通過對施廷用辛苦奔波、不畏艱難的形象描繪,展現了其對書法藝術的執着追求。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書法藝術的讚美,傳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的期望。

虞堪

元末明初蘇州府長洲人,字克用,一字勝伯。元末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好詩,工山水。洪武中爲雲南府學教授,卒官。有《希澹園詩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