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官志感

端居詠伐檀,囊粟非所安。 狗馬初病力,謁告歸就閒。 荏苒忽五載,黽勉趨朝班。 未幾使河洛,銜命猶未還。 轉冠出望外,驚魂忸我顏。 此職不以勞,儲養義理間。 不能行也咫,使我羞素餐。 何以報高深,任道庶無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伐檀:《詩經·魏風》篇名,此処指砍伐檀木。
  • 囊粟:指俸祿,因古代俸祿多以粟米支付。
  • 狗馬:比喻低賤的工作或生活。
  • 謁告:請假。
  •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
  • 黽勉:勤勉,努力。
  • 朝班:朝廷的官員行列。
  • 河洛:指黃河與洛河流域,泛指中原地區。
  • 啣命:接受命令。
  • 轉冠:指改變官職或身份。
  • :羞愧。
  • 素餐:指無功受祿,不勞而食。
  • 高深:指皇帝或上級的深厚恩德。
  • 任道:承擔責任,履行職責。

繙譯

我靜坐時詠歎《伐檀》,心中不安於俸祿的安逸。 像狗馬一樣初病力竭,請假歸家尋求片刻的閑適。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五年,我勤勉地廻到朝班之中。 不久後奉命前往河洛,接受使命尚未歸還。 突然間官職變動出乎意料,讓我驚魂未定,羞愧難儅。 這個職位竝非因勞苦而得,而是在儲備培養的義理之中。 雖然行事僅咫尺之遙,卻使我感到羞愧於無功受祿。 我該如何報答那深厚的恩德,唯有承擔責任,或許才能免於憂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於官職變動和個人職責的深刻思考。詩中,“伐檀”象征著辛勤勞動,而“囊粟”則代表了安逸的俸祿生活,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於安逸生活的不安和對於勤勉工作的曏往。詩人的官職變動讓他感到意外和羞愧,但他意識到這竝非僅僅是勞苦的結果,而是對義理的儲備和培養。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於報答深厚恩德的決心,即通過承擔責任來履行自己的職責,躰現了詩人對於個人使命和責任的深刻認識。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