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石歌
野老庭前十二石,一一皆含太古色。
英山神骨劈空青,震澤蛟宮移崱屴。
初披繡蘚認星文,近愛疏檐駐夏雲。
米家袍笏風流在,牛相亭臺景物分。
嵌巖虛竅各有態,浩氣秋霄凝沆瀣。
祇應妙月照玲瓏,肯許浮埃棲翠黛。
兩峯巧峙玉孱顏,伏虎蟠螭綺席環。
何必零陵誇故事,直從齋閣看巫山。
野老龍鍾得石性,對石不語如禪定。
五鬆亦是雪霜姿,坐閱乾坤鬥蒼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古色:遠古時代的色彩,指石頭的古老和自然。
- 英山:山名,此處指產石之地。
- 震澤:古代對太湖的稱呼。
- 崱屴(zè lì):形容山勢高聳。
- 披繡蘚:撥開覆蓋在石頭上的苔蘚。
- 星文:星星的圖案,指石頭上的紋理。
- 疏檐:稀疏的屋檐。
- 米家袍笏:指米芾家的書畫藝術,米芾是宋代著名書畫家。
- 牛相亭臺:指牛僧孺的亭臺,牛僧孺是唐代宰相,好石。
- 嵌巖:嵌入岩石。
- 沆瀣(hàng xiè):夜晚的水氣。
- 祇應:只應。
- 妙月:美好的月光。
- 浮埃:飄浮的塵埃。
- 翠黛:指青翠的山色。
- 孱顏(chán yán):形容山峯高聳。
- 伏虎蟠螭:形容石頭形狀如虎蟠螭。
- 綺席環:華麗的席子環繞。
- 零陵:地名,在今湖南省。
- 齋閣:書房。
- 龍鍾:形容年老體衰。
- 鬥蒼勁:形容松樹在風雪中更顯蒼勁。
翻譯
野老庭院前的十二塊石頭,每一塊都蘊含着遠古的色彩。這些石頭來自英山的神奇骨骼,彷彿是從震澤的龍宮移來的高聳山峯。起初撥開覆蓋的苔蘚,可以認出星星般的紋理,近看則喜歡它們在稀疏屋檐下停留的夏日雲彩。米芾家的書畫風流依舊,牛僧孺的亭臺景色各異。嵌入岩石的虛竅各有姿態,浩氣在秋夜凝結成水氣。只有美妙的月光能照亮這玲瓏剔透的石頭,不讓浮塵沾染其翠綠的色澤。兩座山峯巧妙地對峙,如同玉石般高聳,伏虎蟠螭的形狀環繞着華麗的席子。何必在零陵誇耀古老的故事,直接從書房就能看到巫山的景緻。野老雖然年老體衰,但對石頭的情感如同禪定一般,不言而喻。五棵松樹也是雪霜中的姿態,坐看乾坤,更顯蒼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庭院中石頭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藝術欣賞。詩中,「太古色」、「英山神骨」、「震澤蛟宮」等詞語,賦予了石頭以歷史和神話的色彩,增強了其神祕和古老的美感。同時,通過對比米芾和牛僧孺的藝術與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文人雅趣的嚮往。最後,以野老和五鬆的形象,傳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中堅韌不拔精神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情感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