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三塔寺龍女花
天女來看龍樹花,空香隨步惹瓶沙。
煙花點綴慈雲薄,韶景留連慧日斜。
鬘髻曉沾三昧雨,羅綿夜妒六銖霞。
偷銜野鹿羞塵世,共命巢禽隔海涯。
水泛暗通金母島,風飄曾到玉皇家。
誰教博望來西域,不併蒲桃上漢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塔寺: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市,是著名的佛教聖地。
- 龍女花:一種傳說中的花,據說由龍女所種。
- 空香:指花香飄渺,難以捉摸。
- 惹瓶沙:指花香吸引蜜蜂採蜜,瓶沙比喻蜜蜂。
- 慈雲:比喻佛教的慈悲。
- 韶景:美好的景色。
- 慧日:比喻智慧的光輝。
- 鬘髻:指女子的髮髻,這裏比喻花蕾。
- 三昧雨:指佛教中的三昧,這裏比喻細雨。
- 羅綿:輕柔的絲織品,比喻花瓣。
- 六銖霞:指極輕的霞光,六銖是古代重量單位,極輕。
- 偷銜野鹿:比喻花兒羞澀地開放。
- 共命巢禽:指共同生活的鳥類。
- 金母島:傳說中的仙島。
- 玉皇家:指天宮。
- 博望:指張騫,漢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險家。
- 西域:古代對新疆及其以西地區的稱呼。
- 蒲桃:即葡萄。
- 漢槎:漢代的船隻。
翻譯
天女來到三塔寺觀賞龍樹花,花香隨風飄散,吸引着蜜蜂。 花兒的美麗點綴了佛教的慈悲,也留住了智慧的光輝。 早晨的花蕾沾着細雨,夜晚的花瓣被輕柔的霞光妒忌。 花兒羞澀地開放,如同偷食的野鹿,與共同生活的鳥類隔海相望。 水流暗通傳說中的仙島,風將花香吹到了天宮。 是誰讓張騫來到西域,卻沒有將葡萄帶回漢朝的船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三塔寺龍女花的美麗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花兒的神祕與美麗。詩中,「天女」、「龍樹花」等詞彙營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而「空香」、「慈雲」、「慧日」等則進一步以佛教的元素來讚美花的美。後半部分通過「偷銜野鹿」、「共命巢禽」等生動的比喻,表達了花兒與世隔絕的羞澀和純潔。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細膩感受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