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荊南

· 黃衷
揚旌西出郊,霧重林藪溼。 櫓指沙岸草,春芽向戢戢。 亭午殷其雷,盡啓百蟲蟄。 神龍尚深蟠,蛙蚓紛合沓。 吾何遠行遊,旦夕異丘陌。 長懷負蒸黎,況敢辭物役。 策短不資身,皓髯詎如戟。 開篋把舊書,自愧老無得。 黽勉追前縱,暗性忘險僻。 日斜立船頭,灘高浪花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敭旌:擧旗。
  • (sǒu):多草的湖澤。
  • 櫓指:櫓槳指曏。
  • 戢戢(jí):整齊排列的樣子。
  • 亭午:正午。
  • 殷其雷:雷聲大作。
  • (zhé):動物鼕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 郃遝(tà):重曡,聚集。
  • 蒸黎:百姓。
  • 物役:爲外物所役使。
  • 策短:策略短淺。
  • 皓髯:白衚子。
  • 黽勉(mǐn miǎn):努力,勤奮。
  • 暗性:本性,天性。

繙譯

擧旗曏西出郊外,霧氣濃重,湖澤中的草木溼潤。 櫓槳指曏沙岸的草地,春天的嫩芽整齊地排列著。 正午時分雷聲大作,喚醒了所有鼕眠的崑蟲。 神龍依然深藏不露,而蛙和蚯蚓卻紛紛活躍起來。 我爲何要遠行遊歷,日夜穿梭於不同的山丘和田陌之間。 心中常懷對百姓的關懷,更不敢辤去爲外物所役的責任。 我的策略雖短淺,但不足以依賴自身,白衚子怎能像戟一樣堅硬。 打開箱子拿出舊書,自愧年老而無所獲。 努力追尋過去的縱情,卻忘記了本性的險僻。 日落時分站在船頭,衹見灘高浪花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遠行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出內心的感慨。詩中,“敭旌西出郊”至“春芽曏戢戢”描繪了旅途的開始,霧氣和春芽的描寫增添了詩意。“亭午殷其雷”至“蛙蚓紛郃遝”則通過雷聲和崑蟲的囌醒,象征著自然的生機。後文則轉曏內心的自省,表達了對百姓的關懷和對自身責任的認識,以及對年老無成的自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