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彭退庵吏部典試粵東

紫電奔雲隊已空,多才誰得似山公。 謾言董氏探三策,那復平輿閟二龍。 百里好花遮縣密,五雲天路助文雄。 恰逢覽揆稱觴日,共醉流霞紫氣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電:古寶劍名,這裡比喻傑出的人才。(紫電:zǐ diàn)
  • 山公:指晉代山濤,以善於品評人物著稱,這裡借指善於選拔人才的主考官。
  • 謾言:空說,徒說。
  • 董氏:可能指董仲舒,以提出“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聞名。這裡可能是說像董仲舒那樣有才智的人。
  • 探三策:探討三種策略,借指有才智和謀略。
  • 那複:哪裡再。
  • 平輿:古縣名,這裡可能代指某個地方。
  • :關閉,這裡指人才被埋沒。(閟:bì)
  • 二龍:喻指兩位傑出的人才。
  • 百裡好花遮縣密:指一路上繁花似錦,將縣境遮掩得十分密集。
  • 五雲天路:指通往朝廷的道路,也可理解爲高遠的前程。
  • 覽揆:觀察衡量,這裡指生日。
  • 稱觴:擧盃祝酒。
  • 流霞:神話中的仙酒。
  • 紫氣:祥瑞之氣。

繙譯

傑出人才如紫電奔雲般的隊伍已經散去,有誰能像山公那樣多才善選呢?雖說董氏那樣有才智的人探討三策,可哪裡還能再讓平輿之地埋沒兩位傑出人才呢?百裡之內繁花盛開,把縣境遮掩得十分密集,高遠的前程之路有助於文章之雄。正逢觀察衡量(生日)擧盃祝酒的日子,一同沉醉在仙酒和祥瑞之氣中。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彭退菴吏部典試粵東而作,表達了對彭退菴的贊美和期望。詩的首聯以“紫電奔雲隊已空”形容人才選拔的過程已經結束,然後用山公的典故,贊敭彭退菴善於品評和選拔人才。頷聯通過提及董仲舒和“平輿閟二龍”的典故,進一步強調彭退菴的識才能力,期望他能發掘更多的人才,避免人才被埋沒。頸聯描繪了粵東地區的美好景色,暗示這裡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同時也祝願彭退菴在這次典試中能夠選拔出優秀的人才,爲他們開啓美好的前程。尾聯則點明了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大家共同歡慶,沉醉在美好的氛圍中。整首詩用典恰儅,意境優美,既表達了對彭退菴的祝願,也反映了對人才的渴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