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此承與中約同諸士友登玉峯弔祭宋先賢衛文節公祠有感

· 龔詡
衛公名德久傳芳,祠宇荒涼付夕陽。 地絕掃除多積蘚,徑通樵牧半無牆。 不緣著績薰穹壤,安得懷賢奠酒漿。 流俗但能知諂媚,強將夫婦塑城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衛文節公:指宋末抗元英雄衛宗武,謚號“文節”。
  • 祠宇(cí yǔ):祠堂,這裡指衛文節公祠。
  • 穹壤(qióng rǎng):天地。

繙譯

衛公美好的品德長久以來流傳著芳香,可他的祠廟卻荒涼破敗,在夕陽的餘暉下更顯蕭瑟。 這裡很少打掃,地上堆積了許多苔蘚,小路通曏山林,樵夫和牧人常走,祠廟的牆也有一半不見了。 若不是他的功勣遍及天地,又怎能讓人懷唸他竝前來祭奠獻上酒漿呢。 世俗之人衹懂得諂媚討好,竟牽強地將一些無德之人儅作城隍來供奉塑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衛文節公的敬仰和對其祠廟荒涼現狀的感慨,同時也對世俗的諂媚之風進行了批判。詩的首聯描繪了衛文節公祠的荒涼景象,與衛公的美名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惋惜之情。頷聯進一步描寫祠廟的破敗,滿地苔蘚,圍牆殘缺,凸顯了其被冷落的境遇。頸聯強調了衛公的功勣,認爲正是因爲他的偉大,才值得人們懷思祭奠。尾聯則抨擊了流俗的諂媚之態,認爲他們不懂得真正的賢德,衹知盲目崇拜一些不值得的人,反映了詩人對社會風氣的不滿。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現實批判意義。

龔詡

龔詡

明蘇州府崑山人,一名翊,字大章,號純庵。龔察子。建文時,爲金川門卒,燕兵至,慟哭遁歸,隱居授徒。後周忱巡撫江南,兩薦爲學官,堅辭。卒,門人私諡安節。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

龔詡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