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贍(shàn):富足,足夠。
- 天府:指朝廷。
- 南陔(gāi):《詩經·小雅》篇名,本爲笙詩,有目無詩,內容爲孝子相戒以養,後引申爲奉養父母之意。
- 清獻:北宋名臣趙抃,諡號「清獻」,爲政清廉。此處借指趙糧憲。
- 都門:京都城門,借指京城。
- 二疏書:漢宣帝時,疏廣、疏受叔侄同時辭官歸裏,公卿大夫在長安東都門餞行,車數百輛。後用爲辭官歸裏的典故。
-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代指隱士的居處。
- 丹葉楓:經霜泛紅的楓葉。
- 召蔭:封建時代,因祖先的功勳而得官叫蔭。此處指子孫因祖先功勳而受到庇佑。
翻譯
(趙糧憲)爲朝廷謀劃的策略充足無缺,吟誦着《南陔》詩,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十分濃厚。趙糧憲如趙抃一樣清正廉潔,如今又要像疏廣、疏受那樣辭官歸鄉,在京城中重現了當年的「二疏書」場景。白雲的影子覆蓋着近處的水濱之地,經霜的紅楓葉使得子孫因祖先功勳而受到的庇佑更加長遠。我多次與您交流,今日在此送別,我這閒散僧人內心也羨慕您的高貴馬車(其實是羨慕您能夠歸家奉養父母)。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趙糧憲辭官歸鄉奉養父母而作。詩中首先讚揚了趙糧憲的才能和對父母的孝順,稱其爲朝廷所做的貢獻充足,且思念奉養父母的心意深厚。接着用趙抃和疏廣、疏受的典故,來形容趙糧憲的清正廉潔和辭官歸鄉的行爲,增添了詩歌的歷史文化內涵。詩中還通過描寫白雲、滄洲、丹葉楓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悠遠、寧靜的氛圍,暗示了趙糧憲歸鄉後的生活將是自在愜意的。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趙糧憲的羨慕之情,羨慕他能夠歸家盡孝。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恰當,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趙糧憲的讚美和祝福,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孝道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