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客雞鳴寺

古寺崔嵬俯帝城,攀躋漸覺旅愁輕。 樓臺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萬戶聲。 向夕張琴依竹坐,有時待月伴僧行。 從來禪室多心賞,几席無塵夢亦清。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崔嵬(wéi):形容山勢高聳的樣子,這裏形容寺廟高大雄偉。
  • 攀躋(jī):攀登。
  • 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槌,這裏指搗衣聲。

翻譯

古老的雞鳴寺高大雄偉,俯瞰着京城。攀登上去,漸漸覺得旅途的憂愁減輕了。 寺中的樓臺在寒意中融入了三面山巒的景色之中,秋天裏搗衣的聲音從千家萬戶中傳來,聲音在高處迴盪。 傍晚時分,擺好琴靠着竹子坐下彈奏,有時等待月亮升起,陪伴着僧人散步。 從來在禪室中都有很多讓人內心欣賞的事物,幾張坐席沒有灰塵,連夢也變得清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晚時分雞鳴寺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描寫寺廟的高大雄偉和自己攀登時憂愁的減輕,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頷聯中,「樓臺寒入三山色」寫出了寺中樓臺與山色融爲一體的清冷景象,「砧杵秋高萬戶聲」則通過搗衣聲烘托出秋天的氛圍和人們的生活氣息。頸聯描繪了詩人在傍晚時分的悠閒活動,張琴依竹坐和待月伴僧行,體現出他的寧靜與閒適。尾聯則強調了禪室的美好,几席無塵,夢亦清,表達了詩人對這種清淨環境的喜愛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融爲一體,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美感。

顧大猷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所建,自號南湘外史。夏國公顧成裔孫。以侯家子弟補勳衛,旋謝病歸。折節讀書,廣延四方賓客,時議以爲四公子復出。遼事告急,以薦募江淮水師勤王,兵甫出,被讒下獄,謫戍,尋赦還。崇禎二年,後金兵至京師城下,大猷單車渡淮,欲獨身赴鬥,聞解嚴乃還。後鬱郁不得志而卒。有《鎮遠先獻記》。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