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溝閘閣淺都水曹元孝郎中以書來迓自雲困於沽頭走筆戲簡
五日度兩閘,得水如得珠。
蠖行不數裏,已復困泥塗。
升高望留城,忽得上沽魚。
謂言渴聚面,柰此川路紆。
陽侯自云爾,轍鮒當何如。
北河非西江,綱粟有天廚。
附驥尚千里,攀龍矧吾徒。
但恐洪流沛,分手復趑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度(dù):通過,跨越。
- 蠖(huò):尺蠖蛾的幼蟲,行動時身體一屈一伸地前進。
- 泥塗:泥濘的道路。
- 留城:地名。
- 沽魚:沽,買。這裏指買到魚。
- 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
- 轍鮒(zhé fù):在乾涸車轍中的鮒魚,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 北河:這裏指北方的河流。
- 綱粟:成批運輸的糧食。
- 天廚:天子的廚房,這裏指朝廷的糧倉。
- 附驥(fù jì):蚊蠅附在好馬的尾巴上,可以遠行千里。比喻依附名人而出名。也說附驥尾。
- 攀龍:攀附天子以成名。
- 矧(shěn):況且。
- 趑趄(zī jū):想前進又不敢前進的樣子。
翻譯
五天通過了兩道水閘,得到水就如同得到珍珠一般珍貴。像尺蠖那樣前行沒幾里路,就又被困在泥濘的道路中。登高遠望留城,卻意外地買到了沽頭的魚。本說渴望相聚見面,無奈這路途河流迂迴曲折。波濤之神自己這麼說,那像在乾涸車轍中的鮒魚又能怎樣呢?北方的河流不是西江水系,朝廷的糧倉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依附駿馬尚且能行千里,攀附天子何況我們這些人呢。只是擔心洪水氾濫,分手時又會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的行程和遭遇爲線索,表達了在路途上的艱難和對未來的擔憂。詩中通過「五日度兩閘,得水如得珠」表現了水資源的珍貴以及通過水閘的不易。「蠖行不數里,已復困泥塗」形象地描繪了道路的艱難和行進的艱辛。「升高望留城,忽得上沽魚」則在困境中帶來了一絲意外的喜悅。「謂言渴聚面,柰此川路紆」表達了對相聚的渴望,但又爲路途的曲折而無奈。「陽侯自云爾,轍鮒當何如」用波濤之神的話語和轍鮒的困境,進一步強調了處境的艱難。「北河非西江,綱粟有天廚」提到北方河流與西江的不同,以及朝廷糧倉的存在,暗示了對資源分配的思考。「附驥尚千里,攀龍矧吾徒」表達了一種希望藉助外力改變現狀的想法。最後「但恐洪流沛,分手復趑趄」則表達了對洪水可能帶來的危險的擔憂以及分別時的猶豫不決。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實,通過對行程中的種種遭遇和感受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人們的生存狀態。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車駕親征江右命濯庵行北邊再用前韻寄贈 》 —— [ 明 ] 顧清
- 《 檜亭見和催菊韻奉答 》 —— [ 明 ] 顧清
- 《 挹泉 》 —— [ 明 ] 顧清
- 《 舊歲三月阻風於清河屯田百戶王君致香椿一本涉淮濟江顛沛數矣而此特無恙每一顧之心未嘗不在淮北也發春伊始移 》 —— [ 明 ] 顧清
- 《 繩孫生南渠有詩次韻 》 —— [ 明 ] 顧清
- 《 丁卯北行定庵以詩贈次韻奉謝 》 —— [ 明 ] 顧清
- 《 甲戌定庵生日涯翁有八十三回秋月圓之句乙亥仍用韻但改三爲四約歲賦一篇今年未及賦而捐館追用翁意奉補此章僭 》 —— [ 明 ] 顧清
- 《 七月十五日久旱而雨同啓衷給事送林宗清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