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入戎馬之場歌贈夏繼先兼送還鎮海安

君不見當年班生投筆起,騫騰寶劍驅千里。風雲氣節相激昂,富貴功名堪自取。 伏生九十誦陳經,烈士敲碎玉壺冰。壯心不使暮年惜,綠髮成名入青冥。 我觀夏生骨節奇,青衫棄卻揚清徽。龍驤凜凜誇逸足,雙瞳閃閃長庚微。 經學丹青精以練,杜公武庫何須羨。贊匡果毅取臨時,金剛玉潤如轟電。 橫海樓船見大旌,修成戰具東甌平。銅柱界邊寬眼力,吟成好句徹滄溟。 兩年駐纛五羊東,扁舟蕭寺時相逢。笑語但看鷗鳥下,此心不向時人通。 牛頭道者智威師,重巖學道懸雕弓。今日送君歸舊鎮,瘡痍息後期芳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筆:指棄文從武。
  • 騫騰:飛騰,向上升騰。騫(qiān)。
  • 風雲氣節:指具有豪邁的氣概和高尚的品德。
  • 富貴功名:富裕而顯貴的地位和名譽。
  • 伏生:名勝,字子賤,秦末漢初經學家。
  • 九十誦陳經:伏生九十歲時還能講授《尚書》。
  • 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 玉壺冰:比喻高潔清廉。
  • 壯心:豪壯的志願,壯志。
  • 暮年:晚年。
  • 綠髮:烏黑而有光澤的頭髮,借指年輕人。
  • 青冥:形容高遠,也指天庭。
  • 骨節奇:骨骼奇特,這裏指氣質不凡。
  • 青衫:古時學子所穿之服,借指學子、書生。
  • 清徽:清美。徽(huī)。
  • 龍驤:指駿馬。驤(xiāng)。
  • 凜凜:令人敬畏的樣子。
  • 逸足:快步,比喻出衆的才能或人才。
  • 雙瞳:指眼睛。
  • 長庚微:指眼光敏銳,像長庚星一樣。長庚,即金星。
  • 丹青:繪畫。
  • 杜公武庫:形容人的學識廣博,能融會貫通。
  • 贊匡:輔助、糾正。
  • 果毅:果敢堅毅。
  • 臨時:到時候,指面臨事情的時候。
  • 金剛玉潤:形容人的品質剛柔並濟,如金剛之堅,如玉之潤。
  • 轟電:形容氣勢強大。
  • 橫海樓船:指宏偉的戰船。
  • 大旌:大旗。旌(jīng)。
  • 戰具:作戰所用的器具。
  • 東甌:古地名,此處泛指東南沿海地區。甌(ōu)。
  • 銅柱:典故,指東漢馬援征服交趾,立銅柱以記功,後用以象徵功績。
  • 五羊:廣州的代稱。
  • 駐纛(dào):指軍隊駐紮,旌旗飄揚。
  • 蕭寺:佛寺。
  • 牛頭道者智威師:指牛頭宗的智威禪師。
  • 重巖學道:在深山裏學習道法。

翻譯

你難道沒看到當年班超投筆從戎,寶劍飛騰能夠驅馳千里。豪邁的氣概和高尚的品德相互激勵,富貴功名都能夠靠自己獲取。 伏生九十歲還能講授《尚書》,有遠大抱負的人敲碎了象徵高潔的玉壺冰。壯志不讓暮年的人惋惜,年輕人憑藉着自己的才能成名進入天庭。 我看夏生氣質不凡,放棄了書生的青衫,展現出清美的風姿。他像駿馬一樣令人敬畏,誇讚他出衆的才能,他的雙眼敏銳如長庚星。 他對經學和繪畫精通且熟練,不用羨慕學識廣博的人。輔助糾正時果敢堅毅,面對事情時剛柔並濟如金剛玉潤,氣勢強大如雷電。 宏偉的戰船看到大旗飄揚,修好了作戰器具使東南沿海地區得以平定。在邊界立銅柱以拓寬眼界,吟出的好詩句響徹大海。 兩年在廣州軍隊駐紮,在佛寺中與你偶爾相逢。歡聲笑語中只看到鷗鳥飛下,我的心不被世俗之人所理解。 牛頭宗的智威禪師,在深山裏學習道法,懸掛着雕弓。今日送你回到原來的地方,希望在平息瘡痍之後能留下美好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贈給夏繼先並送其回鎮海安的作品。詩中運用了多個歷史人物和典故,如班超投筆從戎、伏生講授《尚書》等,來讚揚夏繼先的才華、品德和志向。詩中描繪了夏繼先的非凡氣質、出衆才能以及他在軍事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表達了對他的欽佩和祝福。同時,也提到了作者自己的心境和對世事的看法。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優美,用典恰當,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