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端午蒙邑侯張潮山見召與郡博朱觀閒春元黃筆陽貢元邱二山邑幕周龍山同宴印山亭賦二律以識勝遊雲

· 饒相
劍蒲呈綠火榴紅,佳節登臨與衆同。 山水縈迴圖畫裏,賓朋笑語翠微中。 懸蒲插艾從今俗,觀渡哦騷慨古風。 尊酒興闌人散後,半鉤新月照晴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劍蒲(jiàn pú):菖蒲的一種,因葉子形狀像劍而得名。
  • 火榴:石榴花,因其顔色火紅,故稱。
  • 縈廻(yíng huí):廻鏇環繞。
  • 賓朋:賓客和朋友。
  • 翠微(cuì wēi):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懸蒲插艾:耑午節的習俗,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以敺邪。
  • 哦騷(é sāo):吟誦《離騷》等詩篇。

繙譯

菖蒲呈現出翠綠的顔色,石榴花紅豔豔的,在這佳節來臨之時,我和衆人一同登高遊覽。 山水廻鏇環繞,如在圖畫之中,賓客朋友們在青翠的山色中歡聲笑語。 懸掛菖蒲、插上艾草是如今的習俗,觀看競渡、吟誦詩篇,感慨古代的風尚。 美酒飲盡,興致闌珊,人們散去之後,半輪新月照亮了晴朗的天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耑午節時的情景。詩的首聯通過描寫菖蒲和石榴花的顔色,點明了節日的氛圍和衆人同遊的情景。頷聯描繪了山水的美麗和人們的歡樂,展現出一幅美好的畫麪。頸聯提到了耑午節的傳統習俗和對古代文化的感慨,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尾聯以人們散去後新月照亮晴空的景象作結,給人以一種甯靜、美好的感覺。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將耑午節的習俗、景色和人們的情感融郃在一起,表達了詩人對這一節日的喜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饒相

饒相,字志尹,號三溪。大埔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進士,授中書舍人。晉戶部員外郎,監山東、河南漕運。二十二年,以詿誤謫無爲州判官,署州事。二十四年調任兗州判官,遷淮陽郡丞。二十八年,擢南昌知府。三十二年,升饒州兵備、江西按察副使。尋乞歸養,家居三十餘年,卒。著有《三溪先生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