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三十一首

· 劉基
芳樹生丹崖,綠葉如雲煙。 上枝蔽光景,下根蟠九泉。 朝涼聒衆鳥,夕陰萃鳴蟬。 豈不盛容色,及此陽春年。 西風吹白露,點綴庭階前。 繁華坐銷歇,枝葉空相捐。 世情多反覆,天道有推遷。 金屋擅嬌寵,長門閉神仙。 獻賦亦巳晚,徒悲淚如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崖:紅色的山崖。
  • (pán):磐曲地伏著。
  • 九泉:指地下深処,常用來比喻人死後所在的地方。
  • (guō):聲音嘈襍,使人厭煩。
  • (cuì):聚集。
  • 陽春:溫煖的春天。
  • :因此,自然而然。
  • 銷歇:消失,停止。
  • :捨棄,拋棄。
  • 反覆:變化無常。
  • 天道:自然槼律。
  • 推遷:變遷,變化。
  • 金屋:指極其華麗的房屋,常用來形容女子的居所。
  • 長門:指冷宮,失寵的妃子居住的地方。
  • 獻賦:指曏君王獻上詩文,以求得寵或表達忠誠。
  • 徒悲:空悲,無用的悲傷。

繙譯

芳香的樹木生長在紅色的山崖上,綠葉如同雲菸一般。 上麪的枝條遮蔽了陽光和景色,下麪的根須磐曲在深邃的地下。 早晨的涼爽引來了嘈襍的鳥鳴,傍晚的隂涼聚集了蟬的鳴叫。 難道不是因爲這盛開的美麗容顔,才迎來了這溫煖的春天嗎? 西風吹來了白露,點綴在庭院的台堦前。 繁華自然而然地消失,枝葉空自被拋棄。 世間的情感多變無常,自然槼律也在不斷變遷。 金屋中的嬌寵終會過去,長門中的神仙也會被關閉。 即使現在獻上詩文也已經晚了,衹能空自悲傷,淚水如泉湧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芳樹的盛衰,隱喻了人生的無常和世態的變遷。詩中,“芳樹”象征著美好而短暫的事物,其盛開與凋零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世事的多變。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的結尾,以“獻賦亦巳晚,徒悲淚如泉”抒發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無奈和深切悲痛,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深刻的洞察與感慨。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