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伯淵之清溪河泊所任

· 劉基
清溪之水通秋浦,石白水清魚可數。鰷鱨鯩鰱魴與鱮,小魚如針大如杵。 侵晨漁艇浮空來,千夫撒網雲煙回。鳴榔擊楫聲如雷,水怪駾啄珠宮開。 課魚使者矢魚急,馮夷噓唏龍母泣。琴高赤鯉縱有神,何暇超騰作人立。 吾觀大江之中有壯魚,名曰海狶頭如豬;羣行九十其朋徒,噴沫成雨倏歘肓風俱。 旌陽仙人上天去巳久,平地波濤隨處有。春淵潛鱗陟負冰,時哉罔俾虞人後。 小魚瑣碎獺所捐,大魚多膏秪自煎。君不見振振鷺白白如玉,沙頭見魚飢不啄。 一朝飛上瑤華池,紫鵷黃鵠相追隨。俯視禿鶴垂六羽,還共野烏爭腐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鰷鱨鯩鰱鮋鱮(tiáo cháng lún lián yú xù):指各種淡水魚類。
  • 侵晨:清晨。
  • (láng):漁民用來敲打船舷的木棍,用以驅趕魚羣。
  • 馮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琴高: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能駕馭赤鯉。
  • 海狶(xī):古代傳說中的大海魚。
  • 倏歘(shū xū):迅速。
  • 旌陽:古代地名,傳說中仙人旌陽真人的故鄉。
  • 陟負冰:指魚在春天冰融時活動。
  • (tǎ):水獺,捕食魚類。
  • 振振鷺:指白鷺,一種水鳥。
  • 瑤華池:傳說中的仙境。
  • 紫鵷黃鵠:指各種仙鳥。
  • 禿鶴:指普通的鶴。

翻譯

清溪的水與秋浦相連,石頭潔白,水清澈,魚兒清晰可數。有鰷鱨鯩鰱鮋鱮等各種魚,小魚細小如針,大魚則大如杵。清晨,漁船如雲般漂浮而來,千人撒網,水面上雲煙繚繞。敲打船舷的聲音如雷鳴,水怪驚慌,珠宮開啓。漁官急忙下令捕魚,水神馮夷嘆息,龍母哭泣。即使仙人琴高駕馭的赤鯉有神力,也無暇像人一樣站立。

我觀察大江中的壯魚,名叫海狶,頭如豬,成羣結隊,九十爲伍,噴水成雨,迅速掀起狂風。旌陽的仙人已久遠,地上的波濤隨處可見。春天的深淵中,魚兒在冰融時活動,時機到來,不應落後於虞人。小魚被水獺所棄,大魚多脂只能自煎。你看那白如玉的白鷺,在沙灘上看到魚卻飢餓不啄。一旦飛上瑤華池,紫鵷黃鵠相伴,俯視那禿鶴垂羽,還與野烏爭奪腐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溪河泊所的漁業景象,通過對各種魚類的生動描述,展現了水域的豐富生態。詩中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比喻,如水神馮夷、仙人琴高、海狶等,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色彩。同時,通過對大小魚命運的對比,隱喻了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表達了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觀察和思考。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