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二十一首

· 劉基
吾聞共工臺,乃在昆崙北。 長蛇戴九頭,利吻錯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澤。 嗚呼三仞沮,可以警貪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共工: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傳說曾與顓頊爭帝位,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崩地裂。
  • 崑崙:即崑侖山,古代神話中的神山,常與神仙、神話故事相關聯。
  • 長蛇戴九頭:指九頭蛇,古代神話中的怪物,象征著災難和禍害。
  • 利吻:鋒利的嘴。
  • 錯戈戟:交錯排列的戈和戟,古代兵器,這裡形容九頭蛇的兇猛。
  • 呿呀:張口的樣子。
  • 恣啖食:任意吞食。
  • 觝厥:到達極點。
  • 三仞沮:三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沮,水積聚的地方。這裡指水深且廣。
  • 警貪得:警示人們不要貪婪。

繙譯

我聽說共工的台座,位於崑侖山的北邊。那裡有一條九頭蛇,它的嘴鋒利如同交錯的戈戟。它張開大口肆意吞食,直到將一切化爲谿澤。啊,那深達三仞的積水,足以警示那些貪婪之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神話中的共工台和九頭蛇,形象地展現了古代人們對於貪婪和災難的恐懼。詩中“長蛇戴九頭,利吻錯戈戟”一句,以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九頭蛇的兇猛,而“呿呀恣啖食,觝厥成谿澤”則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其破壞力。最後,“嗚呼三仞沮,可以警貪得”則是對貪婪行爲的深刻警示,表達了詩人對於道德和行爲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警示和教誨的意義。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