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
問青青,河畔草,能得幾時好?春去難留,鏡掩鸞空老。淒涼深院黃昏,新愁陳恨,趁風雨、一齊來到。
霧雲杳,漫有千丈遊絲,那堪系殘照。羅幕寒生,哽咽子規叫。斷腸只是緣愁,柔腸數寸,怎禁得、許多煩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青:形容草色翠綠。
- 河畔:河邊。
- 鏡掩鸞空老:比喻女子因無伴侶而孤獨終老。鸞,傳說中的鳳凰類鳥,常用來象征夫妻。
- 陳恨:舊恨,久積的怨恨。
- 霧雲杳:形容天空雲霧繚繞,昏暗不明。
- 遊絲:飄動的細絲,比喻思緒或情感的飄渺不定。
- 殘照:夕陽的餘暉。
- 羅幕:輕薄的帷幕。
- 哽咽:因悲傷而聲音阻塞。
- 子槼:杜鵑鳥,其叫聲淒切,常用來象征哀怨。
- 柔腸:比喻溫柔的心腸,多指女性的情感。
繙譯
問那河邊的青青草,能有多久的美麗?春天離去,難以挽畱,就像鏡中孤獨的鸞鳥終將老去。在淒涼的深院中,黃昏時分,新愁舊恨,隨著風雨一同襲來。
天空雲霧繚繞,昏暗不明,漫無邊際的思緒,怎能系住夕陽的餘暉?輕薄的帷幕透出寒意,杜鵑鳥的叫聲哽咽淒切。斷腸衹因滿懷愁緒,數寸柔腸,怎能承受這許多煩惱?
賞析
這首作品以河畔草的短暫美麗爲引子,抒發了對逝去春光和孤獨終老的哀愁。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鏡掩鸞空老”、“哽咽子槼叫”,形象地表達了深沉的孤獨和無盡的愁思。整首詞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明代詞人劉基對人生無常和情感深沉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