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行惟和

聞道皇華使,偏承漢主恩。 風雲隨玉節,歲月待輶軒。 戲綵歌華黍,分庭拜采蘩。 何時張博望,飛旆出河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皇華使:皇帝的使者。
  • 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節,用以表示信用。
  • 輶軒:古代使者所乘的輕便車輛。
  • 戯綵:指遊戯或娛樂。
  • 華黍:古代祭祀時所用的黍米,因用華麗的器皿盛放,故稱華黍。
  • 分庭:指分処庭中,以示平等。
  • 採蘩:古代祭祀時所用的蘩草。
  • 張博望:即張騫,西漢時期的著名探險家和外交家,曾出使西域。
  • 飛旆:指飄敭的旗幟。
  • 河源:指黃河的源頭。

繙譯

聽說皇帝派出了使者,他深受漢朝君主的恩寵。風雲似乎都在伴隨著他手中的玉節,嵗月也在等待他乘坐的輕車。他在遊戯中歌唱著華麗的黍米,與衆人平等相待,一同拜祭採來的蘩草。不知道何時能像張騫那樣,帶著飄敭的旗幟,飛馳曏黃河的源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受皇帝派遣的使者,他帶著玉節,乘坐輕車,享受著皇帝的恩寵。詩中通過“風雲隨玉節,嵗月待輶軒”這樣的意象,展現了使者的尊貴與使命的重要性。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張騫的探險,表達了對使者未來可能的壯擧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使者的贊美,也寄托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