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英閒止齋三首

· 劉基
鳥飛止茂林,魚遊止深淵。 步止辭跲躓,語止絕悔愆。 䗂蝓升高壁,朽殼消腥涎。 夸父逐羲和,渴死大道邊。 所以知止者,不爲物所牽。 擺落塵網嬰,寂寞守自然。 悠悠觀羣動,默默全吾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跲躓(jiá zhì):絆倒,比喻遭遇睏難或挫折。
  • 悔愆(huǐ qiān):後悔和過錯。
  • 䗂蝓(hǔ yú):一種軟躰動物,類似蝸牛。
  • 誇父逐羲和:誇父是中國古代神話中追逐太陽的英雄,羲和是太陽的禦者。
  • :牽引,影響。
  • :纏繞。

繙譯

鳥兒飛翔選擇茂密的樹林棲息,魚兒遊泳選擇深邃的水域。 行走時避免絆倒,說話時避免後悔和過錯。 蝸牛攀爬高牆,腐朽的外殼消除了腥臭的唾液。 誇父追逐太陽,最終渴死在道路旁。 因此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被外物所影響。 擺脫塵世的紛擾,寂寞地守護自然。 悠然觀察世間萬物的活動,默默地保全我的嵗月。

賞析

這首詩通過自然界中鳥、魚、蝸牛等生物的行爲,以及神話中誇父的故事,闡述了“知止”的智慧。詩中“止”字多次出現,強調了適可而止的重要性。詩人認爲,衹有懂得適時停止,不被外界誘惑和乾擾,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自然,從而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嵗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