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瀛德趨東昌道中雜言八首

碣石銜天府,清漳解北流。 星槎天上使,蕭鼓驛邊舟。 岸柳紆行旆,州兵護彩旒。 還聞元夕近,燈樣自南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碣石:山名,位於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 天府:指京城。
  • 清漳:水名,即漳河,流經河北、河南。
  • 星槎:傳說中能航行至天河的船。
  • 蕭鼓:古代軍樂,此處指驛站邊的船上奏樂。
  • :曲折,這裏指柳樹枝條彎曲。
  • 行旆:行進的旗幟。
  • 彩旒:彩色的旗幟。
  • 元夕:即元宵節。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翻譯

碣石山銜接着京城,清澈的漳河向北流淌。 星槎傳說中的天河之船,驛站邊的船上奏着蕭鼓。 岸邊的柳樹枝條彎曲,伴隨着行進的旗幟, 州中的士兵守護着彩色的旗幟。 還聽說元宵節將近,燈籠的樣式來自南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從瀛德前往東昌途中的景象,通過碣石、清漳等自然景觀與星槎、蕭鼓等人文元素的結合,展現了旅途的壯闊與熱鬧。詩中「岸柳紆行旆,州兵護彩旒」一句,既表現了行軍的莊重,又透露出節日的喜慶氣氛。結尾提及元夕的燈籠,預示着節日的到來,增添了詩意的溫馨與期待。

蔡文範

明江西新昌人,字伯華。隆慶二年進士,除刑部主事。張居正起復,同舍郎艾穆、沈思孝以抗疏廷杖,文範慷慨護視,謫閩司運官。居正沒,起武庫郎,出爲湖廣學使,升廣東參議。有《縉雲齋稿》、《甘露堂集》。 ► 21篇诗文